-
公开(公告)号:CN1175817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850890.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栽植基质配方、制备方法、应用、树穴结构及种植方法,栽植基质配方包括园土、炭化木和菌剂,园土、炭化木和菌剂按体积计的比例为6.2‑6.8:3.0‑3.8:0.1‑0.3。本申请用来源于绿化和林业废弃木料的炭化木代替青石粒,不仅实现了废弃木料的回收利用,而且避免了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节约成本并保护环境。本申请的栽植基质配方具有适宜的孔隙度和良好的透气透水性,为树木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树木根系的发育,提升树木本身的稳定性和抗风性。本申请选择3种不同粒径的炭化木,是考虑到树木根系尺寸不一,炭化木长期缓慢降解能够为树木根系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生长空间;另外,不同尺寸的炭化木能够形成更稳定的支承结构,园土不容易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123894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1058025.6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监测/预测树木抗风能力的方法及装备。该方法是将全封闭的防水微型角传感器按一定规则安装在树木上,采集树木在大风作用下的角度变化信息,通过算法将其转换为树干弯曲应变或应力。采集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模块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手机,应用手机APP实现在全国各地对树木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监测;也可以将采集的信息通过PC机的分析软件,预测树木可以抵御多大风速或风力等级。该方法及装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台风盛行的沿海城市行道树的抗风能力评测和景区古树名木的安全性监测,也可用于林区树木抗风灾害能力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6818295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710068239.6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道树栽植基质、行道树栽植基质的筛选方法及行道树种植系统,涉及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技术领域,本发明行道树栽植基质包括填充颗粒和配方土;填充颗粒包括建筑青石粒,且填充颗粒的粒径为1‑5cm;配方土为壤土和堆肥的混合物。通过为行道树提供特定栽植基质,能够保证行道树具有与其树种匹配的生长环境,改善城市行道树的种植效果,提高城市行道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发明行道树栽植基质的筛选方法对于指导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和管理模式,提高行道树的生长质量,充分发挥行道树的绿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发明行道树种植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行道树健康生长,持续发挥作用,提高城市整体绿化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3962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33111.7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21/02 , B01D21/0012 , B01D21/2444 , B01D21/2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净化处理装置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有动力和无动力式弃流装置存在耗能,弃流量控制较差等缺点,提供前期雨水净化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设置有腔室的壳体、溢流装置、缓释装置和自动排污装置;前期雨水经过缓释装置缓释净化排出,超量雨水经过溢流装置流出,浓缩后的污染物经过自动排污装置排出。前期雨水净化方法,通过前期雨水处理步骤和后期雨水处理步骤分别对前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对弃流量的控制。有益效果是,以水压和浮力为驱动力无电力消耗,以液位及压差为触发点不需设施传感器,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操作,一次性投入小,运行维护保养费用低;通过控制溢流水位和排污水位,可以实现弃流量的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22153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31203.5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 江苏香叶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肋板,包括底座;底座包括支脚和基板;支脚的第一端部与基板连接;支脚的数量为n个,n>2;相邻的支脚之间形成桥洞状空腔。本发明还提供再生肋板的应用,比如在穿管线方面的应用;在铺设排水管方面的应用。具体地是在道路基层上平铺一层再生肋板,使得支脚对齐排列成排和列。在排和/或例之间形成的桥洞状空腔沿排和/或列延伸,可用于穿管线或者直接作为排水管。其好处是方便拆卸,可重复利用,且抗压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421575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510829422.4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 , 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 江苏香叶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3F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体地下蓄水体,包括围护部件和由围护部件围成的封闭的空腔;围护部件由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制得;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包括园林废弃物、水泥、砂子;园林废弃物来自于树枝、树叶、树皮、木片、木屑、秸秆、稻壳或硬果壳。本发明还提供了应用该海绵体地下蓄水体的方法,包括将之设置在地表面以下,地下水的水位以上。本发明的海绵体地下蓄水体通体采用透水材料,能够在暴风雨天通过蓄水体的顶部渗透到空腔内,通过蓄水体的底部再慢慢地将水渗透到外部空间,有利于缓解内涝。
-
公开(公告)号:CN106187551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19673.4
申请日:2016-07-30
Applicant: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铃木专用肥,包括氮、磷、钾、海藻酸、硼、螯合铁、螯合锰、螯合锌、铜、钼、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进一步的其原料包括:磷酸一铵、硫酸钾、海藻酸、硼酸钠、螯合铁ED-13、螯合锰ED-MN-13、螯合锌、硫酸铜、钼酸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辅料包括:尿素和水。本发明还公开了悬铃木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为针对城市土壤的养分特点及悬铃木在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而设计专用肥,有效地增加了城市土壤的养分,提高了城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悬铃木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421623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29419.2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 , 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Inventor: 崔恒香 , 崔鹏 , 周玲琴 , 史集蘅 , 殷英 , 史亚儒 , 李彬辉 , 安磊 , 龚琴 , 龚新来 , 严巍 , 许晓波 , 王瑛 , 张国兵 , 李向茂 , 陈嫣嫣 , 杨瑞卿 , 王本耀 , 徐佩贤 , 顾汤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体透水混凝土绿化景墙,包括由一种孔砖砌成的墙体;该墙体的厚度等于一块孔砖的宽度;孔砖的侧面呈五边形,五边形有三个直角和两个钝角,这两个钝角是相邻布置,由这两个钝角夹成的边在孔砖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的面上开有孔洞;孔砖的材质是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孔砖的材质是海绵体透水混凝土;海绵体透水混凝土包括园林废弃物、水泥、砂子。进一步地,还包括两堵平行的、主要由孔砖砌成的墙体,以及施肥设备、滴灌设备。本发明可应用于围墙。本发明采用孔砖结构种植植物,配合施肥设备、滴灌设备,形成了一种易于浇灌、施肥的绿化景墙,既美化了环境,增添了绿意,又不占用过多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27207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29441.7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 , 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Inventor: 崔恒香 , 崔鹏 , 周玲琴 , 史集蘅 , 殷英 , 史亚儒 , 李彬辉 , 安磊 , 龚琴 , 龚新来 , 严巍 , 许晓波 , 王瑛 , 张国兵 , 杨瑞卿 , 王本耀 , 顾汤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体混凝土砖及其应用。该混凝土砖,由混凝土制备而成,本发明的混凝土包括重量配比为100:100~140:200~290:5~35:0.15~1.15的水泥、砂子、园林废弃物、再生石和光亮剂。本发明使用园林废弃物实现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园林废弃物材料再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本发明的混凝土砖具有较好的吸水性、透水性、透气性和较高的强度,且易于种植绿化植物;其原料易获得,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27196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29451.0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 , 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Inventor: 崔恒香 , 崔鹏 , 周玲琴 , 史集蘅 , 殷英 , 史亚儒 , 李彬辉 , 安磊 , 龚琴 , 龚新来 , 严巍 , 许晓波 , 王瑛 , 张国兵 , 李向茂 , 陈嫣嫣 , 杨瑞卿 , 王本耀 , 徐佩贤 , 顾汤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海绵体双废透水混凝土,包括重量配比为100:100~140:200~290:5~35:0.15~1.15的水泥、砂子、园林废弃物、再生石和光亮剂。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园林废弃物干燥脱水得到产物一;将产物一粉碎为粒径0.1~3cm,得到产物二;将光亮剂喷洒在产物二上,搅拌,得到产物三;2)将水泥、砂子、再生石和水搅拌混合,得到产物四;3)在产物四混凝土初凝前,加入产物三,搅拌混合,得到该混凝土。新型海绵体双废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吸水性、透水性、蓄水性、透气性和较高的强度,实现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园林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