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043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580033567.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板装置(20)的下侧框架(22)固定于车辆的车顶(10),并具有嵌合凹部(22a)。表皮(21)保持于下侧框架(22)及上侧框架(23),伴随着上侧框架(23)的上升,表皮(21)相对于车顶(10)的表面向上突出,伴随着上侧框架(23)的下降,表皮(21)向车辆的后方折叠而被收纳。引导部件(30)具有嵌合到嵌合凹部(22a)的嵌合凸部(31),在表皮(21)的收纳动作时以对表皮(21)的折叠进行引导的方式进行弹性恢复。限制壁(14)以引导部件(30)向嵌合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可移动的距离(L2)成为比嵌合凸部(31)相对于嵌合凹部(22a)的插入量(L1)小的距离的方式对引导部件(30)的移动进行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05084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380074973.3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B60J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7/22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装置包括上侧框(27)及下侧框(22)、网状部件(21)、一对保持突部(24)、以及止转部(17)。上侧框(27)及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网状部件(21)的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侧框(27)以及下侧框(22)。网状部件(21)以上侧框(27)相对于下侧框(22)上升的状态与上侧框(27)一起向顶板部的面上突出,并且以上侧框(27)相对于下侧框(22)下降的状态与上侧框(27)一起收于顶板部上表面的下侧。设置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的一对保持突部(24)分别插入于在顶板侧部件形成的一对保持孔(16a)。止转部(17)限制下侧框绕保持突部的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457987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580028662.2
申请日:2015-06-22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B60J7/22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板装置具备导流板(20)、支承部件(12、13、30)及扭簧(40)。导流板(20)具有一对臂部(25),在臂部(25)的每一个设置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26)及凸轮凸部(27)。支承部件(12、13、30)具有支承凹部(14)和凸轮凹部(33),轴部(26)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地插入支承凹部(14),凸轮凸部(27)能够移动地插入凸轮凹部(33),并且支承部件具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承突部(13c)。支承凹部(14)引导轴部(26)的移动,并且凸轮凹部(33)引导凸轮凸部(27)的移动,以进行导流板(20)的倾斜向上动作。扭簧(40)具有被安装在支承突部(13c)的转向部(41)、以及从转向部(41)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脚部(42)及第二脚部(43)。第一脚部(42)具有能够与臂部(25)滑动接触的顶端部(42a),第二脚部(43)具有能够与支承部件(30)滑动接触的顶端部(43a)。扭簧(40)对臂部(25)进行施力,从而与可动板(11)的打开动作联动地进行导流板(20)的倾斜向上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66043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3567.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板装置(20)的下侧框架(22)固定于车辆的车顶(10),并具有嵌合凹部(22a)。表皮(21)保持于下侧框架(22)及上侧框架(23),伴随着上侧框架(23)的上升,表皮(21)相对于车顶(10)的表面向上突出,伴随着上侧框架(23)的下降,表皮(21)向车辆的后方折叠而被收纳。引导部件(30)具有嵌合到嵌合凹部(22a)的嵌合凸部(31),在表皮(21)的收纳动作时以对表皮(21)的折叠进行引导的方式进行弹性恢复。限制壁(14)以引导部件(30)向嵌合凸部(31)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可移动的距离(L2)成为比嵌合凸部(31)相对于嵌合凹部(22a)的插入量(L1)小的距离的方式对引导部件(30)的移动进行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05084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380074973.3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B60J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7/22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装置包括上侧框(27)及下侧框转部(17)。上侧框(27)及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网状部件(21)的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侧框(27)以及下侧框(22)。网状部件(21)以上侧框(27)相对于下侧框(22)上升的状态与上侧框(27)一起向顶板部的面上突出,并且以上侧框(27)相对于下侧框(22)下降的状态与上侧框(27)一起收于顶板部上表面的下侧。设置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的一对保持突部(24)分别插入于在顶板侧部件形成的一对保持孔(16a)。止转部(17)限制下侧框绕保持突部的转动。(22)、网状部件(21)、一对保持突部(24)、以及止
-
公开(公告)号:CN10645798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28662.2
申请日:2015-06-22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B60J7/22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板装置具备导流板(20)、支承部件(12、13、30)及扭簧(40)。导流板(20)具有一对臂部(25),在臂部(25)的每一个设置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26)及凸轮凸部(27)。支承部件(12、13、30)具有支承凹部(14)和凸轮凹部方向上移动地插入支承凹部(14),凸轮凸部(27)能够移动地插入凸轮凹部(33),并且支承部件具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承突部(13c)。支承凹部(14)引导轴部(26)的移动,并且凸轮凹部(33)引导凸轮凸部(27)的移动,以进行导流板(20)的倾斜向上动作。扭簧(40)具有被安装在支承突部(13c)的转向部(41)、以及从转向部(41)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脚部(42)及第二脚部(43)。第一脚部(42)具有能够与臂部(25)滑动接触的顶端部(42a),第二脚部(43)具有能够与支承部件(30)滑动接触的顶端部(43a)。扭簧(40)对臂部(25)进行施力,从而与可动板(11)的(33),轴部(26)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在车辆的前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