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后压力补偿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641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015137.9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阀后压力补偿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功率键合图模型;步骤二:推导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状态方程;步骤三:推导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微分方程,确定参数灵敏度。本发明提出一种阀后压力补偿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阀后压力补偿系统数学模型,以解决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灵敏度分析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为分析压力补偿阀中影响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动态特性的关键参数以及为优化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动态特性和压力补偿阀设计参数奠定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多路阀V型阀口过流面积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481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1574391.4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阀V型阀口过流面积的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刀具运动与多路阀阀芯之间的关系;步骤二:确定实际过流面与径向方向的夹角;步骤三:确定关键线段的长度;步骤四:确定V型阀阀口关键弧长;步骤五:确定最小过流面积关键角度;步骤六:确定最小过流面积。本发明根据V型阀口的流量特性,确定了V型阀口实际的过流面所在位置,实现了对多路阀V型阀口实际过流面积的计算;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计算控制阀的控制特性,使设计出的多路阀拥有更高的精度和更稳定的性能;本方法的应用为多路阀设计提供了更可靠、更加准确的设计依据。

    一种多路阀低压损内部桥路流道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63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141671.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阀低压损内部桥路流道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多路阀的设计使用需求,确定各联主阀油路位置,从而得出多路阀内部桥路流道的出入口具体位置以及工况;S2确定多路阀内部桥路流道的出入口具体位置后,根据路径得出所存在的障碍点位置以及范围;S3将已知的多路阀内部桥路流道的出入口具体位置和障碍点位置以及形式作为约束,利用蚁群算法和B‑spline曲线进行迭代求解,求解得到多路阀低压损内部桥路流道模型;S4将计算得到的桥路流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使用Fluent进行流体仿真,本发明通过正向设计的技术路线,结合算法计算和流场仿真得到多路阀低压损内部桥路流道模型,为多路阀的设计生产提供正向指导,能够有效的减少桥路损耗。

    阀后压力补偿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6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15137.9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阀后压力补偿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功率键合图模型;步骤二:推导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状态方程;步骤三:推导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微分方程,确定参数灵敏度。本发明提出一种阀后压力补偿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阀后压力补偿系统数学模型,以解决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灵敏度分析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阀后压力补偿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为分析压力补偿阀中影响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动态特性的关键参数以及为优化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动态特性和压力补偿阀设计参数奠定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多路阀V型阀口过流面积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481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74391.4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阀V型阀口过流面积的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刀具运动与多路阀阀芯之间的关系;步骤二:确定实际过流面与径向方向的夹角;步骤三:确定关键线段的长度;步骤四:确定V型阀阀口关键弧长;步骤五:确定最小过流面积关键角度;步骤六:确定最小过流面积。本发明根据V型阀口的流量特性,确定了V型阀口实际的过流面所在位置,实现了对多路阀V型阀口实际过流面积的计算;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计算控制阀的控制特性,使设计出的多路阀拥有更高的精度和更稳定的性能;本方法的应用为多路阀设计提供了更可靠、更加准确的设计依据。

    基于PIV对轴向柱塞泵流场搅拌损失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88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16592.6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向柱塞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PIV对轴向柱塞泵流场搅拌损失的测量方法及装置,测量方法步骤为:将液体介质和示踪粒子加入到可视化测量腔体中,得到混合流体,通过计算机设置柱塞滑靴组件的往复运动参数,并控制其进行往复运动,利用CCD相机对往复运动过程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柱塞滑靴组件的速度矢量图。测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动力输出组件和测量腔体组件,支撑组件和动力输出组件的顶部连接,测量腔体组件和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轴向柱塞泵的柱塞滑靴组件的流场进行模拟,利用得到的速度矢量流线图表现的流线规整状态来判断流场状态,获得柱塞滑靴组件在往复运动搅拌流场的变化情况。

    对顶式超高压轴向柱塞泵

    公开(公告)号:CN11552311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212435.3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顶式超高压轴向柱塞泵,包括主轴、端盖、缸体、柱塞组件、回程盘、减磨盘、斜盘组件、回程机构组件和壳体。柱塞组件对称安装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柱塞孔内,回程机构组件对称安装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回程孔内,吸油口单向阀和出油口单向阀分别位于缸体的吸油孔和出油孔内;主轴两侧的安装端分别与端盖和缸体的中部安装端连接,主轴的键槽孔与斜盘组件中斜盘的键槽孔连接,第一减磨盘与第一回程盘和第二减磨盘与第二回程盘分别对称安装在斜盘的两侧。本发明采用对称布置,并设置平衡流道连通各高压腔和低压腔,有效抵消轴向力并提高超高压泵的稳定性,采用阀配流和减磨盘设计减少超高压泵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

    用于超高压液压泵的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1212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7622.7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超高压液压泵的性能测试系统,第一测试装置通过采用加载阀组、预留阀组和智能压机,使超高压泵可在多种负载下进行测试,使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工况,通过采用压机无杆腔控制阀组和辅助控制阀组,实现智能压机的控制和快速缩回,其中辅助控制阀组用作超高压元件的控制系统,增加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第二测试装置通过采用超高压测试油路和大流量测试油路,使测试系统对超高压泵和大流量泵进行测试,通过在油液观察回路、补油油路、系统油路和回油油路中设置油液温度传感器和油液压力传感器,对测试系统运行中油液特性进行综合检测,通过卸油油路,使测试系统在运行出现问题时快速卸荷,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具有监测轴向位移功能的超高压泵泵芯

    公开(公告)号:CN1156281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12506.X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监测轴向位移功能的超高压泵泵芯,包括主轴、前盖、碟簧、推力球轴承、平面轴承隔环、端盖侧隔环、轴承侧隔环、圆柱滚子轴承组件、斜盘和后盖。前盖和后盖分别与主轴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连接,碟簧和主轴的第三安装端连接,推力球轴承的内圈和主轴的第四安装端连接,推力球轴承的外圈分别与碟簧轴套和平面轴承隔环的一端面接触。端盖侧隔环和轴承侧隔环的第一端连接,轴承侧隔环的第二端和圆柱滚子轴承组件的外圈连接,圆柱滚子轴承组件的内圈和主轴的第八安装端连接,主轴的中部和斜盘连接。本发明在严苛工况下运行时,碟簧和推力球轴承会缓冲主轴受到的轴向作用力,吸收泵体的振动和冲击能量,缓解主轴的应力集中。

    轴向柱塞泵或马达内部旋转组件搅拌损失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8534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1052032.2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柱塞泵或马达内部旋转组件搅拌损失测试装置,其包括上端壳体上端盖、上端壳体、上端轴承、压板、动密封环、动密封环密封圈、下端壳体、柱塞、下端斜盘、下端轴承、主轴、上端斜盘、滑靴、回程盘、缸体和上端壳体下端盖,上端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壳体上端盖和上端壳体下端盖固定连接,中上部与上端轴承外表面相配合;下端壳体上部与上端壳体下部固定连接,中下部与下端轴承相配合;上端壳体和下端壳体组成的内部空间安装有缸体、主轴、柱塞、滑靴和回程盘。本发明实现对内部旋转组件搅拌损失的精确测量,单独测试柱塞和缸体搅油运动所引起的搅拌损失,润滑冷却状态良好,实现长时间工作,获取搅拌损失的长时变化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