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0402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410780391.3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12N11/10 , C12N11/04 , C02F3/34 , C02F1/30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化学活性的生物材料,是以酿酒酵母菌(S. cerevisiae)为载体,酿酒酵母菌的菌丝上负载有纳米TiO2;酿酒酵母菌表面包裹有海藻酸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菌纳米TiO2、酿酒酵母孢子液、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无菌CaCl2溶液中,固化得到纳米TiO2‑酿酒酵母孢子‑海藻酸钙微球;对制备的纳米TiO2‑酿酒酵母孢子‑海藻酸钙微球进行培养得到具有光化学活性的生物材料。本发明的具有光化学活性的生物材料有二氧化钛的光化学性能以及酿酒酵母的微生物性能,具有清洁效果好、无污染等优点,可应用于苯酚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87794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153462.7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玉米秸秆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步骤为,将玉米秸秆洗净、烘干、粉碎、过筛和去蜡质,然后将氨三乙酸加入到含醋酸酐和激活剂的混合有机溶液中,在60~70℃下搅拌,反应完成后加入前述玉米秸秆,在70~80℃下搅拌,反应完成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即可获得该高效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剂。该吸附剂可用来去除废水中Cd2+、Pb2+等重金属离子,对Cd2+、Pb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分别达100mg/g和160mg/g。该吸附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吸附量大、可重复使用、吸附稳定、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同时实现了生物质资源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98733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11079.6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412 , C07C51/48 , C07C65/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正己醇萃取回收废水中没食子酸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萃取没食子酸:将没食子酸生产废水进行酸化,之后加入萃取剂正己醇,均匀搅拌进行萃取,将没食子酸萃取到有机相中,萃取结束后静置分液,得到含有没食子酸的有机相;(2)反萃取回收没食子酸:在含有没食子酸的有机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使没食子酸转化为没食子酸钾,并从有机相转移到水相,从而回收得到纯没食子酸钾溶液。本发明可以回收废液中85%以上的没食子酸,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所用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药剂损耗少。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等优点,且萃取剂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废水中的没食子酸盐也可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01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81968.2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2F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一种利用复合光合细菌处理猪场沼液的方法,涉及废水处理方向,同时也达到了废物资源化的目的。本发明制备了含生芽红细菌与荚膜红细菌的复合光合细菌,按照复合光合细菌与沼液的体积比1:5-1:10的投加量,利用复合光合细菌对猪场沼液进行处理,处理温度为25~32℃,光照强度为2000~5000lux。本发明利用混合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处理沼液废水,相比于单一菌种对沼液的处理,COD去除效率提高了20%以上。本发明利用两种光合细菌的协同作用,促进了两种光合细菌在猪场沼液中的生长速率,进而提高了光合细菌对猪场沼液中有机物、氨氮、磷等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了单一菌种对沼液处理效果不足的缺点,提高了复合细菌对沼液的处理净化效率。同时产出的大量菌体可以直接被综合利用,达到了去除污染物的同时获得菌体资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333715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297817.5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催化裂化干气中硫化氢(H2S)并回收硫磺同时实现吸收液高效再生循环利用的方法,其方法如下:将FeCl3·6H2O、ZnCl2和环丁砜(TMS)按摩尔比(0.35~0.45)∶(0.45~0.55)∶1搅拌溶解成吸收液原浆并溶于95%乙醇,配制成体积浓度为50%吸收液。调节吸收液pH为0.75~0.8,并转移至反应器中,通入含H2S的原料干气,吸收3~6h,液相中Fe3+还原成Fe2+得到吸收富液,再过滤得到硫磺,随后搅拌并调节富液pH为0.6~0.7,期间按Fe2+∶H2O2为2∶1的摩尔比逐滴加入30%H2O2以实现富液再生。将再生后的富液过滤得到硫磺。把两次所得到的硫磺收集起来并水洗2~3遍后在80~90℃条件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实现硫磺回收。该方法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效率高、能耗低、吸收液再生效率高、硫磺回收率及纯度高、不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546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10030919.1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南海尚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J20/1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沸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沸石是由天然沸石与氧化镁混合后经焙烧、冷却制得,具体说是以天然沸石和氧化镁为原料,将二者按(3~6)∶1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100℃~600℃的恒温焙烧,时间控制在2h~6h,自然冷却后得到改性沸石。该改性沸石可用于生物处理养殖废水的脱氨氮预处理过程中,并作为吸附养殖废水中高强度氨氮的吸附剂。本发明的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强、且氨氮吸附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环保可再生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55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030924.2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南海尚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改性沸石制备氯化铵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逆流再生塔工艺,通过盐酸对所述回收改性沸石进行逆流冲刷,之后以氯化铵浓缩液的形式回收吸附的氨氮,最后直接蒸发氯化铵浓缩液得到固态氯化铵肥料;经过前述步骤后,再生后的改性沸石则作为吸附剂重新投加到养殖废水的预处理过程中,进行氨氮吸附的循环利用;其中回收改性沸石是指吸附氨氮饱和后的改性沸石,且改性沸石是由天然沸石与氧化镁混合后经焙烧、冷却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资源利用充分、节能环保、工艺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84036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235448.0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2F3/34 , C12N1/36 , C12N1/14 , C02F101/36 , C02F101/34 , C12R1/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2,4‑二氯‑3,5‑二甲基苯酚(DCMX)的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步骤包括由(1)筛选、驯化与鉴定:含DCMX高盐废水中筛选得到的微生物,经过DCMX与盐度驯化,对筛选所得菌种进行生物学鉴定;(2)降解:避光进行DCMX的降解。本发明对DCMX的降解率可达到80%以上。本发明解决了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低浓度DCMX的实际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改善了生物方法在高盐度条件下处理含DCMX废水效果不佳的问题。此外,该方法具有高效,简易,成本较低且绿色环保等特点,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成本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05581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37147.1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磁性的生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是以酵母属中的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载体,负载有纳米Fe3O4和壳聚糖、环氧氯丙烷的交联产物;酿酒酵母表面包裹海藻酸钙。该方法是:先制备纳米Fe3O4和壳聚糖、环氧氯丙烷的交联产物,再将其与酿酒酵母孢子液、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将混合溶液逐滴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固定化得到纳米Fe3O4‑酿酒酵母‑海藻酸钙微球,对其进行培养后得到具有磁性的生物材料。本发明的具有磁性的生物材料有Fe3O4的磁性以及酿酒酵母的微生物性能,具有去除效果好、易分离、无污染等优点,可应用于水溶液中阿特拉津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00478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230668.5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发酵液中浓缩分离生物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平红球菌制备的生物絮凝剂活性组分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布特征,在碱性条件下使絮凝剂浓缩在菌体上,通过分离出菌体实现絮凝剂与发酵液的分离。首先利用红平红球菌制备发酵液;其次用NaOH溶液调节发酵液的pH为10~11,静置0.5~3h;最后在转速为3000~7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0min,分离得到浓缩于菌体中的絮凝剂。该方法具有简单、高效、低污染、低成本等优点,并可使菌种作为絮凝剂的载体,做成固体颗粒状产品,便于运输和储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