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486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192704.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季节冷热联储能源系统、冬季供暖方法、夏季制冷方法,解决了冬季取暖、夏季制冷能耗高的问题。所述的跨季节冷热联储能源系统包括跨季节冷热联储装置、制冰机、供水管路、回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流通有介质;所述跨季节冷热联储装置通过所述供水管路向外输出热能/冷能,输送完毕后,所述制冰机通过所述供水管路向外输出热能/冷能,同时,所述制冰机向所述跨季节冷热联储装置输出冷能/热能,所述跨季节冷热联储装置储存所述冷能/热能。本申请通过设置跨季节冷热联储装置,可以实现热能、冷能的储存和跨季节使用,缓解了冬季取暖、夏季制冷能耗高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7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11681.1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电联产灵活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灵活性系统设在热网回水管道与热网供水管道之间并包括:低温加热模块,连接热网回水管道并包括若干低温加热器,若干低温加热器通过管道连接而形成第一水流路径,低温加热器的热源为汽轮机低压排汽;高温加热模块,设置在低温加热模块与热网供水管道之间并包括若干高温加热器,高温加热器通过管道连接而形成第二水流路径,高温加热器的热源为汽轮机抽汽和/或高压排汽;低温储热模块,与第一水流路径连接;以及高温储热模块,与第二水流路径连接;低温储热模块能够与低温加热模块换热,高温储热模块能够与高温加热模块换热。本发明可改善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调节能力并提高系统能效和运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0760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190807.7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春季制冰的供能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热电联产供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的春季制冰的供能系统包括蓄热装置、第一制冰供热机组、春季制冰罐、供水管路、回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所述回水管路流通有介质;所述第一制冰供热机组向所述春季制冰罐输出冷能/热能,所述春季制冰罐储存所述冷能/热能,所述第一制冰供热机组向所述蓄热装置输出热能,所述蓄热装置储存所述热能,所述春季制冰罐通过所述供水管路向外输出冷能。本申请利用春天电厂里排放的余热来驱动制冰,增大系统的供冷能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5075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1204724.9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制冰一体机,包括:吸收机,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第一压缩式热泵,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热网回水管路与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出口分别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连接,第二出口与第一入口连接,第一出口与热网供水管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供热制冰方法。本发明的供热制冰一体机的热量输入端只是一股高温热水或蒸汽,不需要额外增加低品位热源,因而机组不受任何环境中低品位热源条件的限制,能够从自身流程中的水中提取相变潜热。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0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92519.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制冰设备,其包括吸收式热泵机组、压缩式热泵机组以及用户端;其中: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包括发生侧和冷凝侧,发生侧用于输入和排出驱动热源,冷凝侧用于接收发生侧内的热量;第二换热装置包括吸收侧和蒸发侧,蒸发侧用于输入水,吸收侧用于吸收蒸发侧内的热量;压缩式热泵机组包括热泵升温侧和热泵换热侧,热泵换热侧用于吸收热泵升温侧的热量并提供至用户端。其中,吸收侧的出口与冷凝侧的进口相连,吸收侧的进口与热泵升温侧的出口相连;冷凝侧的出口与热泵升温侧的进口相连;热泵换热侧的出口与用户端的进水口相连。本发明的供热制冰设备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404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90790.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为温室冷库冷链综合供能的碳中和系统及方法,解决了如何为综合性农业园区低碳高效供能的技术问题。所述的为温室冷库冷链综合供能的碳中和系统包括第一发电装置、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温室、冷库;所述第一发电装置产生的高温烟气输入所述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进行热交换,所述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将制得的冰转移至所述冷库或其他外部环境使用,烟气降温后输入所述温室中用于植物生长的气肥使用。本申请可以灵活的发电、供热、供冷、制冰、产气肥用于植物增产,可全年运行,能源利用效率高,实现了电、冷、热、冰、植五联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36179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41514.7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蓄热型电力调峰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低温蓄水罐、换热机组、余热回收机组、高温蓄水罐、循环水泵和阀门组成。该方法通过不同的阀门开关组合,调节该装置运行方式,使其分别运行在电负荷低谷时段和电负荷高峰时段。本发明解决了热电厂系统“以热定电”模式造成的发电能力受限问题,增大电力调节能力。同时,本发明利用低温蓄水罐在电负荷高峰期存储全部或部分乏汽余热,利用高温蓄水罐在电负荷低谷期存储高温热水,在电负荷高峰期替代热电联产机组的抽汽,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回收乏汽热量,本质上是将高品位热量转移至电负荷高峰期做功,从而增大存储温差,可以显著减小蓄水罐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50740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195041.1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能源系统,包括:第一发电装置(20),包括燃料入口(21)、余热出口(22)和回水口(23);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30),包括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第一入口(31)、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第一出口(32)、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第二入口(33)、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第二出口(34)、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第三入口(35)和吸收式制冰供热机组第三出口(36);蓄热罐(40),包括第一接口(41)和第二接口(42);第一电热泵(50),包括第一电热泵第一入口(51)、第一电热泵第一出口(52)、第一电热泵第二入口(53)和第一电热泵第二出口(54);第一换热器(60),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入口(61)、第一换热器第一出口(62)、第一换热器第二入口(63)和第一换热器第二出口(64);第二电热泵(70),包括第二电热泵第一入口(71)、第二电热泵第一出口(72)、第二电热泵第二入口(73)和第二电热泵第二出口(74)。本发明的系统功能丰富、灵活性强、供热功率和供冷功率大幅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550740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195025.2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季节水热联储联供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水热分离装置、跨季节储热水池、水热同产装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热网回水管路和热网供水管路;待处理源水输入水热同产装置中进行淡化处理,产生的热淡水通过第一管路输送至水热分离装置,水热分离装置通过热网供水管路向用户输送热能,同时,通过第三管路向跨季节储热水池输送降温后的淡水,和/或通过第四管路向城市供水系统输送降温后的淡水;或者,水热分离装置通过第三管路向跨季节储热水池输送热淡水,跨季节储热水池将热淡水储存,在有供热负荷时将热淡水通过第二管路返回至水热分离装置。本发明提高了热电联产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74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411681.1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电联产灵活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灵活性系统设在热网回水管道与热网供水管道之间并包括:低温加热模块,连接热网回水管道并包括若干低温加热器,若干低温加热器通过管道连接而形成第一水流路径,低温加热器的热源为汽轮机低压排汽;高温加热模块,设置在低温加热模块与热网供水管道之间并包括若干高温加热器,高温加热器通过管道连接而形成第二水流路径,高温加热器的热源为汽轮机抽汽和/或高压排汽;低温储热模块,与第一水流路径连接;以及高温储热模块,与第二水流路径连接;低温储热模块能够与低温加热模块换热,高温储热模块能够与高温加热模块换热。本发明可改善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调节能力并提高系统能效和运行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