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充电桩-建筑一体化交直流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34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23069.1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压交直流混合微网供配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伏‑充电桩‑建筑一体化交直流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交流微网、直流微网和双向交流‑直流变换器;交流微网通过交流母线连接外部电网和建筑负载;直流微网通过直流母线连接光伏发电设备和充电桩;双向交流‑直流变换器连接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用于根据交流微网和直流微网的电力供需情况调节输入或输出的电功率。其适用于含有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筑供配电场景,系统无需储能电池,能够最大程度消纳自产光伏电力、大幅增加分布式光伏的利用率,有效缓解光伏、充电桩、建筑负载单独接入对于电网造成的冲击。

    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薄层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226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0518138.6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薄层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该吸附薄层具有由表及底顺序的宏观大孔‑宏观介孔‑微孔梯度互联孔结构,能在初始阶段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快速吸附并向内快速扩散,吸附传质通量大,从而增加了吸附材料的有效吸附容量,提高了吸附材料在有限时间内的利用率,实现了对室内广谱气态污染物的长期有效的吸附净化。

    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薄层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7226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18138.6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薄层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该吸附薄层具有由表及底顺序的宏观大孔-宏观介孔-微孔梯度互联孔结构,能在初始阶段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快速吸附并向内快速扩散,吸附传质通量大,从而增加了吸附材料的有效吸附容量,提高了吸附材料在有限时间内的利用率,实现了对室内广谱气态污染物的长期有效的吸附净化。

    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薄层及3D打印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2708060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049738.4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薄层及3D打印设备,其中,该吸附薄层具有由表及底顺序的宏观大孔‑宏观介孔‑微孔梯度互联孔结构,能在初始阶段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快速吸附并向内快速扩散,吸附传质通量大,从而增加了吸附材料的有效吸附容量,提高了吸附材料在有限时间内的利用率,实现了对室内广谱气态污染物的长期有效的吸附净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