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续流合成芳纶二元胺单体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2272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63510.5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胺类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几种用于芳纶聚合生产的二元胺化合物单体的连续流催化加氢合成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包括载体多孔材料及负载于多孔材料表面及孔道内部的贵金属;其中在多孔材料的表面和孔道内部形成均匀的多酚涂层。本发明利用多酚的强还原性实现贵金属在多孔材料表面和孔道内部的原位还原,使所得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进而可保障反应底物的高效转化,并避免强酸性反应介质的引入,合成条件相对更温和;同时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失活,重复使用率高,进而能够保障连续流催化加氢反应的长时间运行。

    一种用于连续流合成芳纶二元胺单体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2272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163510.5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胺类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几种用于芳纶聚合生产的二元胺化合物单体的连续流催化加氢合成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包括载体多孔材料及负载于多孔材料表面及孔道内部的贵金属;其中在多孔材料的表面和孔道内部形成均匀的多酚涂层。本发明利用多酚的强还原性实现贵金属在多孔材料表面和孔道内部的原位还原,使所得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进而可保障反应底物的高效转化,并避免强酸性反应介质的引入,合成条件相对更温和;同时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失活,重复使用率高,进而能够保障连续流催化加氢反应的长时间运行。

    二苯并-18-冠-6醚类化合物立体选择性催化加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618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78154.1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冠醚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苯并‑18‑冠‑6醚及其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催化加氢合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采用含有预组装模板金属离子的预组装型加氢催化剂实现的;所述预组装型加氢催化剂为包括载体多孔材料、位于多孔材料的表面及孔道内壁的多酚涂层、贵金属颗粒以及预组装模板金属离子。本发明利用多酚涂层对贵金属的原位还原作用,提高催化活性,从而显著提高催化加氢的反应效率;同时利用预组装模板金属离子对二苯并‑18‑冠‑6‑醚类底物分子的预组装锚定作用,进而显著提高顺式异构体的比例,解决了现有二环己基‑18‑冠‑6醚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对于异构体比例控制欠佳、顺式异构体的比例较低的问题。

    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562556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10150853.2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所述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材料管,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第一开口至第四开口,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第一和第二开口;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端部伸入到复合材料管内且与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设在复合材料管内的复合材料筋条,复合材料筋条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复合材料筋条的端部向上和向下伸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具有传力明确、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耐久性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

    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562556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50853.2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1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所述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材料管,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第一开口至第四开口,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第一和第二开口;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端部伸入到复合材料管内且与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设在复合材料管内的复合材料筋条,复合材料筋条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复合材料筋条的端部向上和向下伸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具有传力明确、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耐久性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

    二苯并-18-冠-6醚类化合物立体选择性催化加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618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278154.1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冠醚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苯并‑18‑冠‑6醚及其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催化加氢合成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采用含有预组装模板金属离子的预组装型加氢催化剂实现的;所述预组装型加氢催化剂为包括载体多孔材料、位于多孔材料的表面及孔道内壁的多酚涂层、贵金属颗粒以及预组装模板金属离子。本发明利用多酚涂层对贵金属的原位还原作用,提高催化活性,从而显著提高催化加氢的反应效率;同时利用预组装模板金属离子对二苯并‑18‑冠‑6‑醚类底物分子的预组装锚定作用,进而显著提高顺式异构体的比例,解决了现有二环己基‑18‑冠‑6醚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对于异构体比例控制欠佳、顺式异构体的比例较低的问题。

    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5591346U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20203908.7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所述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包括:复合材料管,复合材料管上设有第一开口至第四开口,复合材料管内填充有混凝土层;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穿过第一和第二开口;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的端部伸入到复合材料管内且与第一复合材料型材梁相连;以及设在复合材料管内的复合材料筋条,复合材料筋条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复合材料型材梁中的至少一个上,复合材料筋条的端部向上和向下伸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梁柱节点具有传力明确、性能稳定、便于施工、耐久性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