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调梯度的RGB点云配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93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645418.3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点云配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色调梯度的RGB点云配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估计目标配准RGB点云的色调梯度点云,并提取色调梯度点云的至少一个逐点特征;采样至少一个逐点特征,得到采样点云的逐点特征,构建采样点云的几何‑色调编码矩阵,得到采样点云的增强特征;基于采样点云的增强特征计算采样点云的关联信息,根据关联信息生成目标配准RGB点云的相对位姿,以利用相对位姿配准目标配准RGB点云。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设计RGB点云对应的色调梯度的几何‑色调编码方法,通过同时提取待配准点云之间的几何与颜色对应关系实现RGB点云之间的配准,从而充分利用RGB点云中的颜色信息,提升了配准结果的精确性,适用范围更广。

    基于图像的场景点云增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89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02599.4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的场景点云增强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单目视觉图像数据和单目视觉图像数据对应的精度大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目标点云数据,对第一目标点云数据进行下采样,得到精度低于第二预设值的第二目标点云数据;对单目视觉图像数据和第二目标点云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至少一个特征点,从而生成第三目标点云数据;利用预先训练模型将第三目标点云数据与第一目标点云数据进行对比并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进行矫正,以生成增强后的三维点云。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低精度点云数据增强缺乏对图像信息的利用,降低点云增强的精准性,并且侧重于点云数据的局部增强,降低点云增强的适用性的问题。

    双端口微带天线、天线解耦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069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1265713.7

    申请日:2021-10-28

    Inventor: 张伟泉 张志军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天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端口微带天线、天线解耦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双端口微带天线工作在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之间的间隔小于预设阈值,该双端口微带天线包括:天线辐射枝节、第一馈电枝节、第二馈电枝节、印制电路板PCB和金属探针,PCB上包括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和通孔,金属探针通过设置在第一位置的通孔与PCB连接,第一位置所在区域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第一位置在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之间,金属探针用于对第一频点的信号进行解耦,该双端口微带天线能够降低同一电子设备采用不同无线标准工作时,由于不同工作频段之间间隔较小引起的信号干扰。

    一种储能电站电池寿命在线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11487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881924.1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电池寿命在线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储能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电池参数,根据获取的电池参数获取对应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计算电池当前等效循环次数;然后将电池达到终止寿命的容量输入至双指数模型得到终止寿命的循环次数;根据终止寿命的循环次数和当前等效循环次数的差值确定电池当前的剩余使用寿命。由于电池参数是运行过程中实时获取的,因此,通过该电池参数和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是当前已经使用的次数,将其和双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的终止寿命的循环次数作差即可得到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由此实现了电池寿命的在线预测,保证了电池性能及储能电站整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407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321373.4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天线系统包括地板、第一PIFA单元和第二PIFA单元。第一PIFA单元和第二PIFA单元朝向地板正投影分别形成有第一投影区域和第二投影区域,并在地板上形成有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和缝隙的投影区域在内的连续区域。连续区域的第一外轮廓线和第二外轮廓线上的任一轮廓点垂直地向连续区域外延伸,与地板的外边缘相交形成对应的地板交点,该任一轮廓点与对应的地板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05λ。电子设备包括如上天线系统。本申请在不引入任何额外解耦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抑制超近距离放置的两个PIFA单元间的互耦,并实现较高的隔离度,且不影响PIFA单元的辐射方向图。

    一种天线结构、电子设备及无线网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837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056873.9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一种天线结构、电子设备及无线网络系统,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天线结构的介质板和金属底板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馈电端口和贴片天线阵列位于介质板的第一表面,第二馈电端口位于介质板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贴片天线阵列包括四个贴片天线,四个贴片天线排列成两行两列,每行的两个贴片天线之间包括一个馈电结构,每列的两个贴片天线之间包括一个馈电结构;位于每列的两个贴片天线之间的馈电结构连接第一馈电端口,以使四个贴片天线均产生第一方向的极化;位于每行的两个贴片天线之间的馈电结构连接第二馈电端口,以使四个贴片天线均产生第二方向的极化,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该天线结构的结构简单且具有较高的定向增益。

    一种电容解耦的宽带5G MIMO手机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0137681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80408.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容解耦的宽带5G MIMO手机天线,包括:金属地板、金属边框和一组及以上的集成双天线组件。所述金属地板边缘开有一个及以上的地板缝隙,地板缝隙中安装有集成双天线组件,符合一一对应关系;所述金属边框为闭合连接结构,并开有偶数个边框缝隙,每组集成双天线组件对应2个所述边框缝隙;所述集成双天线组件包含有第一馈电枝节、第二馈电枝节和解耦组件;所述解耦组件可以为集总电容或者分布式电容。本发明通过电容解耦技术设计的5G MIMO天线具有宽带、高效率、尺寸小、净空低、金属边框兼容和双天线集成等优势,适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种小型移动终端天线。

    一种双天线集成的宽带5G MIMO终端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013766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80401.7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天线集成的宽带5G MIMO终端天线,包括:金属地板,其边缘对称地开有N个地板缝隙,N为1~4的整数;四面闭合连接的金属边框,其底边与金属地板的边缘相连接,金属边框上开有与地板缝隙一一对应的N个边框缝隙;N组集成双天线组件,分别分布于N个地板缝隙中,每组所述集成双天线组件中心对应一个边框缝隙。所述集成双天线组件包含有有第一和第二馈电枝节以及感性解耦组件。所述感性解耦组件为跨接在边框缝隙两端的集总电感或者弯折金属枝节。本发明兼具小尺寸、低净空、宽带、高效率、金属边框兼容、边框缝隙少和双天线集成等优势,适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种小型移动终端天线。

    一种基于正交模式对的宽带5G MIMO手机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0061349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81177.3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正交模式对的宽带5G MIMO手机天线,包括:金属地板,其长边上开有一个及以上的地板缝隙;四面闭合连接的金属边框,其上开有偶数个边框缝隙;一组及以上的正交天线对,每组正交天线对含有2个天线单元,包括中心馈电枝节、第一和第二侧边馈电枝节、第一和第二耦合枝节。正交天线对中2个天线单元的模式正交,因此在双天线集成下可实现高隔离特性。此外,金属边框和多模式协同工作等方式被用来进一步展宽天线单元的带宽。本发明具有宽带、金属边框兼容、隔离度高、净空小和双天线集成等优点,适用于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种小型移动终端的5G MIMO天线。

    一种基于波导超材料概念的高Q值低损耗平行板电感

    公开(公告)号:CN10786324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1039733.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波导超材料概念的高Q值低损耗平行板电感,包括均平行于Y‑Z平面的上层金属板和下层金属板,在上层金属板和下层金属板沿+Y和‑Y方向的末端之间分别设置平行于X‑Z平面的金属壁一和金属壁二,形成矩形波导结构,在矩形波导结构中心设置有一段用于激励起矩形波导内电场的金属导体,使得上层金属板、下层金属板、金属壁一和金属壁二形成平行板电感,本发明电感设计简单,基于波导超材料的概念,当波导工作在TE10模式的时候,元件特性呈现感性,同时其Q值能达到104量级,大大减小了元件损耗,此外该发明电感的感值主要由上下金属板的间距决定,与元件横截面相关性较小,易于设计不同感值的元件,该发明电感也可用来设计亚波长谐振器或者滤波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