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数据中心及其施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49833.9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数据中心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桩基,底部定位在水体泥面以下,顶部位于水面以下或水面以上,桩基的内部设置为空腔,且部分空腔位于水体泥面以下;数据舱,底部位于水体泥面以下的空腔内,顶部从桩基伸出并位于水面以上;水上基础,设置在数据舱的上方,且顶部露出水面。本发明将位于桩基内部的泥进行抽吸,进而形成泥土空腔,扩大了桩基内部的空间,使得桩基的空间不局限于泥面以上的空间,数据舱可占据桩基的全部空腔,有效地利用了海底泥面以下的空间,使得桩基除了发挥基础稳固作用,桩基内空间被充分利用;且水上基础露出水面,能够对过往船只进行指示,不必担心过往船只吃水过深触礁到舱体。

    一种规模化水下数据中心及规模化水下数据中心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47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90147.X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水下数据中心及规模化水下数据中心布置方法。规模化水下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一分电组件,所述分电组件包括若干个串联设置的分电站,任一所述分电组件起始端的所述分电站连接有主海缆,所述主海缆另一端适于与岸站连接;任一所述分电站均连接有若干数据舱。此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采用岸站通过光电复合缆连接一个水下分电站,水下分电站连接尽可能多数据舱的方案,即数据舱呈环状布置在水下分电站周侧,本实施例可以将数据舱和分电站之间的距离大大缩小,海缆长度变短,减少海缆交叉打结的风险;单位海底面积可布放的数据舱数量大大增加,海域纵向也被充分利用。

    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2667.8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桩基,底部定位在水体泥面以下,顶部位于水面以下,所述桩基的内部设置为空腔,且部分所述空腔位于水体泥面以下;数据舱,为封闭舱体结构,底部位于水体泥面以下的空腔内,顶部从所述桩基伸出;压载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舱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数据舱的重心。本发明将单根中空的桩基打桩定位在泥面内,将位于桩基内部的泥土进行抽吸,进而形成位于桩基外围的泥面以下的泥土空腔,再将装有压载组件的数据舱定位在桩基的内部,使得压载组件位于泥面以下,进而将数据中心的重心移到泥面以下,增强了数据舱在桩基内部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因土体强度不足而发生数据舱倾倒的问题。

    一种混合式水下数据中心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1918.0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式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桩基,内部设置为贯通的中空腔体,底部定位在水体泥土内,顶部位于水面以上,位于桩基中空腔体内部的泥土上表面与其上方的桩基中空腔体构成盛放腔体;隔断层,固定设置在桩基的盛放腔体底端,用于将桩基的盛放腔体与泥土分隔;连接套筒结构,定位设置在桩基顶部,连接套筒结构上设置有数据舱承载部和水上平台承载部;数据舱,设置在桩基的盛放腔体内,顶部从桩基伸出并与数据舱承载部连接;水上平台,与水上平台承载部连接,并设置在桩基和数据舱上方,且上部位于水面以上。本发明利用盛放腔体底部的隔断层对数据舱进行支撑,桩基的内部形成干式环境,数据舱不需要承受水压,不需要消耗较多的钢材。

    一种适用于水下数据中心设备的装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151757U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22875828.9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下数据中心设备的装配结构,装配结构包括导柱、连接座以及插销,插销具有贯穿连接导柱和连接座以相对固定导柱和连接座的锁定状态,以及退出贯穿导柱和连接座,以分离导柱和连接座的解锁状态;连接座包括连接筒,通过连接筒装配收容导柱,连接筒上设有延伸套部,在锁定状态,插销的贯穿方向和延伸套部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座上构造设计延伸套部,以加强连接座对插销的限位作用,增加结构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连接座和导柱之间的对正,其能够有效克服水下环境中的水流作用,降低装配结构的不良变形,促进主体结构和基础结构间有效快速分离。

    一种套筒式连接结构及桩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545585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23139517.2

    申请日:2023-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筒式连接结构及桩基结构,所述套筒式连接结构包括:套筒,套装固定在基础桩的外侧壁顶部;上部模块支撑基础,设置在所述套筒上,适于对上部模块进行定位;下部模块支撑基础,设置在所述套筒的顶壁,适于对设置在基础桩内部的下部模块进行限位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筒式连接结构,应用于内部为空腔状的基础桩上,通过上部模块支撑基础可实现上部模块定位在基础桩上,通过下部模块支撑基础可对下部模块进行悬挂定位,为盛放在基础桩盛装腔内的下部模块提供安装位。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水下基础桩内的空间,在不影响基础稳定性的前提下将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组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水下空间,使基础桩的作用最大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