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表水平移动监测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01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36598.2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表水平移动监测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地表水平移动变化做出预测的地表水平移动监测装置。一种地表水平移动监测装置,包括有连接板、连接丝架、监测机构和预测机构,连接板有两个,连接板的中部上侧均通过螺纹拆卸式连接有连接丝架,连接丝架之间设有用于监测地表水平移动的监测机构,监测机构上设有用于检测雨水量来预测土壤侵蚀导致地表移动的预测机构。本发明能够通过承接桶收集雨水,雨水收集后通过排水管排除,雨水排出过程中,还会带动旋转叶轮进行旋转,预测探头检测旋转叶轮旋转速率以及角度便可判断雨的大小,进而对地表水平移动进行预测。

    一种条带相间无煤柱连续充填开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1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3598.2

    申请日:2023-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充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带相间无煤柱连续充填开采装置及方法,包括煤层和顶板和充填组件,充填组件包括中转站、输送构件、充填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通过在充填开采中加入具有较好的孔隙率和重金属固化功能的重金属吸附固化材料,充填液压支架将煤基固废材料和重金属吸附固化材料依次连续输送到采空区,经夯实系统夯实后配合传统的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形成间隔循环、条带相间的新型充填墙体,在满足充填支护强度的同时达到重金属固化,减弱了地下水污染对矿井生产和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实现工作面间无煤柱连续开采,为矿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

    一种浅部煤层开采时道路不间断跨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595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13627.2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部煤层开采时道路不间断跨河方法步骤一:根据煤层开采与道路的位置确定钢浮桥布置位置;步骤二:确定搭建刚浮桥所需用的承压舟的数量、相邻承压舟的间距和承压舟的舟身尺寸;步骤三:确定承压舟的深度;步骤四: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依次连接承压舟;步骤五:钢浮桥两侧的河床均固定设置多组锚桩,每两组锚桩通过两根钢丝绳对应连接一艘承压舟的两侧,通过钢丝绳对刚浮桥进行横向限位,每组钢丝绳和承压舟的侧部均通过设置长度自动调节装置连接;步骤六:长度自动调节装置设定适应的钢丝绳拉应力阈值;步骤七:完成钢浮桥的钢板桥面和两侧防护栏的铺装。本方法提高了桥梁施工的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安全性大幅提升。

    注浆充填浆液扩散距离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444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04862.3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注浆充填浆液扩散距离模拟实验装置,属于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技术领域。包括模拟注浆底板渗水条件的浆液流动单元、浆液多级搅拌及储浆单元、浆液泵送及稳流单元及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模拟注浆底板渗水条件的浆液流动单元是由透明有机玻璃板子制成的凹槽管道,所述凹槽管道内利用单一透水材料层将所述凹槽管道分为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本申请能够解决现场原位测试时工程量大、费用高的难题,将实际难以测量的数据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再现,能很好地适用于注浆充填浆液在裂隙内扩散的模拟,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依据与参考,同时,通过拆卸和更换上部流动模拟通道,可以实现不同底板条件下的浆液流动模拟。

    一种基于煤矸石固废物的生态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2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53972.7

    申请日:2024-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营养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煤矸石固废物的生态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目前煤矸石固废物和秸秆固废物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本发明的生态营养土制备方法,以秸秆和煤矸石为主要原料,有效利用秸秆和煤矸石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秸秆和煤矸石固废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解决了秸秆和煤矸石固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提高生态营养土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肥力,使得制备出的生态营养土富含养分,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促进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