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共培养方法及共代谢产物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9254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42808.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菌种共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共培养方法及共代谢产物和用途。所述共培养基包括葡萄糖、胰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初始pH值为7~8。共培养方法包括制备共培养菌液和共培养。共代谢产物可用于制备防治荔枝霜疫霉菌或/和芒果胶胞炭疽菌的生物制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防菌共培养方法可有效提高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生长水平,通过影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刺激或促进隐性基因簇的表达,诱导产生新的次级代谢物质,从而增强共培养发酵液的生防能力。本发明为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共培养体系构建和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指导,同时也为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一种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共培养方法及共代谢产物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92548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42808.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菌种共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共培养方法及共代谢产物和用途。所述共培养基包括葡萄糖、胰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初始pH值为7~8。共培养方法包括制备共培养菌液和共培养。共代谢产物可用于制备防治荔枝霜疫霉菌或/和芒果胶胞炭疽菌的生物制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防菌共培养方法可有效提高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生长水平,通过影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刺激或促进隐性基因簇的表达,诱导产生新的次级代谢物质,从而增强共培养发酵液的生防能力。本发明为生防酵母菌和生防芽孢杆菌的共培养体系构建和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指导,同时也为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