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结构预应力与孔道内缺陷全息联合监测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608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45267.1

    申请日:2024-10-16

    IPC分类号: G01D21/02 G01L5/00 G01N29/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结构预应力与孔道内缺陷全息联合监测方法与装置,通过将压电超声换能器安装在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端部,使用超声导波法检测该种结构内部锈蚀、灌浆空洞缺陷,具有检测距离长、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不需要反复移动换能器等优点。本发明考虑了不同预应力水平对超声导波群速度的影响,并利用灌浆空洞系数和锈蚀系数实现以上两种损伤的同时监测;最后本发明结合全息模拟手段,还原监测信号与损伤特征,提升监测精度。因此,本发明联合监测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可用于不同规格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预应力与锈蚀、灌浆空洞检测,适用性强,有利于推广应用。

    基于多模块协同的风机叶片表面损伤判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704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0174.2

    申请日:2024-05-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块协同的风机叶片表面损伤判别方法及系统,涉及损伤自动判别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利用基于YOLOv8网络结合多个辅助处理模块得到的多模块协同损伤判别模型,识别风机叶片表面图像中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类型;多模块协同损伤判别模型中的辅助处理模块可以为图像增广模块、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和热力图生成模块中的任意一种。相较于现有的依靠人力的传统损伤检测手段,可以自动化且精准的完成对风机叶片的损伤判别,避免了在环境条件复杂状况下外务作业的安全风险,且避免了人力测量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产生较大误差,适用于复杂工况下的裂纹损伤检测。

    一种基于视频的多目标位移跟踪监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9015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09467.8

    申请日:2022-09-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多目标位移跟踪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目标建筑物的结构参数并建立对应的结构三维模型,获得对应的相机参数;步骤2、设定目标建筑物中需要监测的监测目标,输出包含至少一个目标特征点的感兴趣区域,步骤3、采用金字塔流光法对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目标特征点进行位移跟踪,将跟踪结果中位移数据异常的目标特征点进行剔除,并计算所有未剔除目标特征点的位移平均值作为感兴趣区域中监测目标的像素位移;步骤4、根据相机参数,将所有监测目标的像素位移反向映射至三维模型中,获得监测目标真实环境中的物理位移。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目标位移跟踪监测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物理位移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结合时间反转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螺栓松动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397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23997.1

    申请日:2022-03-0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9/44 G01N29/04 G06N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时间反转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螺栓松动检测方法。在被测螺栓群附近布置多个超声导波传感器,采用时间反转技术激发和接收超声导波,提取特定损伤状态下导波信号特征值。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局部损伤定位与定量分析,单个训练样本的输入为所有激励与接收传感器对应的多传播路径下的导波信号特征值,输出为螺栓群的损伤位置和局部损伤程度。另外,建立多传播路径下信号的平均特征值与螺栓群整体松动程度的线性关系,实现螺栓群整体损伤状态的预测。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在采用较少传感器的前提下实现了具有大量螺栓组成的螺栓群结构损伤定位与损伤程度预测,检测结果可靠,工程应用性强,为保证螺栓连接型钢结构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285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23362.1

    申请日:2022-03-09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方法。采用多种智能传感器对结构关键受力构件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基于磁弹式应力传感器的预应力筋应力监测;基于导波技术的钢筋断裂、锈蚀监测;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监测。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监测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预测结构局部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搭建并修正被测结构的多尺度有限元精细模型,将深度学习算法得到的损伤特征反映在有限元模型上;融合多源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评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整体安全状况。所提出的方法填补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整体安全评估的空缺,拓展了深度学习算法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为保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运营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空间时时递归图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0111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444058.8

    申请日:2019-05-27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空间时时递归图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搭建数值模型并生成风激励荷载等外激励;S2)准备不同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的结构数值模型并将风激励荷载等激励加载到数值模型上;S3)将时程加速度响应生成相应递归图样本;S4)对样本进行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本发明的优点为:用于对土木工程领域的结构进行无损损伤识别,提出了将结构上多点的加速度响应生成相应递归图作为分析对象,同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卷积神经网络相对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其对二维及以上的高维数据的特征提取具有先天优势,能有效提高其在结构损伤识别上的训练效率和泛化能力,具备较好的精度及较低的训练成本。

    一种基于SSD的变电站隔离开关状态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786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016676.5

    申请日:2020-01-0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段元锋 诸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SD的变电站隔离开关状态分析方法,包括:S1)获取变电站隔离开关监测视频,将视频转换为可处理的图像数据格式,形成样本图像库,用于后续网络训练;S2)图像标定:对样本图像库中的隔离开关图像进行标定,标注图像中隔离开关位置和开合状态;S3)模型训练:将标定的样本图像和对应的文本文件输入到SSD检测识别网络中进行训练;S4)隔离开关检测识别:获取变电站隔离开关的监测视频,提取其中某一帧图像并转换成可处理的图像数据格式,将监测视频与图像分别输入到训练完成的SSD网络中,获取带隔离开关的位置、开合状态的分类结果及准确率的图像和视频。本发明识别精度高、视频处理时间快的特点,为变电站的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结构安全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200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810823700.9

    申请日:2018-07-2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结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建立桥梁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爬壁机器人等图像采集装置对裂缝图像进行采集并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裂缝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荷载裂缝特征值;实验室验证构件受荷裂缝特征值与构件状态(承载率、刚度折减率等)关系;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荷载状态下构件裂缝开展情况,利用试验结果进行数值修正,并构造数据样本库进行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利用实桥裂缝特征值对桥梁结构安全进行评估。突破了传统桥梁安全评估的局限性,拓展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操作便捷、智能化程度高、精度高的优点,为进一步拓展桥梁结构安全评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价值。

    一种3D加筋混凝土胶凝材料混合打印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48079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572076.4

    申请日:2019-06-28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章红梅 段元锋

    IPC分类号: B28B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3D加筋混凝土胶凝材料混合打印设备,包括浆料输送管、加料漏斗、搅龙、打印输送管道、出料口、纤维输送管道、传送齿轮、电机一和电机二,浆料输送管为加料漏斗输送混凝土胶凝材料,搅龙设于加料漏斗中并通过转轴与电机一相连,加料漏斗末端连接水平打印输送管道,打印输送管道内设置朝向出料口的单向阀,打印输送管道与纤维输送管道通过限位套管相连,纤维输送管道内设置输送增韧纤维的传送齿轮,传送齿轮与电机二相连。本发明的优点为:混凝土胶凝材料加筋、打印一体化迅速成型,施工简便,去除大量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抗拉性能良好,经济有效,可广泛应用于具有承载力需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