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0729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194950.7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高压复合材料储氢气瓶声发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针对待测高压复合材料储氢气瓶进行声速测量,采集声发射信号数据和压力数据;并进行处理: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分解原始声发射信号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选择包括声发射信号主要特征的若干个IMF重构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量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确定主要特征参量;使用K均值聚类法对特征参量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得到主要特征参量与损伤模式的关系。本发明可以有效过滤干扰信号,准确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分类,有效判断高压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损伤机制与损伤演变过程,为后续复合材料气瓶的声发射定期检测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80473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207476.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预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失效的多尺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含冲锤、复合材料层合板以及支撑板的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基于微观力学建立复合材料多尺度预测;基于多尺度方法求解低速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层合板应力、应变和损伤;对低速冲击进行计算,进一步获得冲击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本发明从微观角度出发预测宏观渐进失效行为,相比于基于复合材料宏观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本发明考虑微观纤维和基体力学性能差异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更本质且较为准确的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下的渐进失效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919023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991540.9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30/23 , G01N25/00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氢脆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测量奥氏体不锈钢氢陷阱激活能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建立计算薄板试样氢分布和热脱附谱的平衡状态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模型;确定平衡状态模型对某种奥氏体不锈钢的适用条件;开展奥氏体不锈钢的氢热脱附试验,利用热脱附谱求得氢陷阱结合能和氢陷阱激活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氢陷阱激活能的测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通过采用氢预脱附方法简化了计算公式,可以有效拟合氢热脱附试验获得的热脱附谱,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同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奥氏体不锈钢氢陷阱激活能的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31834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26234.1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气瓶检验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声发射与水压试验相结合的复合材料气瓶检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接至复合材料气瓶的水压泵,管路上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水泵调节系统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水压泵;复合材料气瓶呈水平放置,瓶身表面布置了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六个谐振式传感器和两个宽频传感器;声发射检测系统同时采集来自谐振式传感器和宽频传感器的声发射信号,以及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数据;本发明采用宽频技术的模态式声发射,能将声发射信号波形与声发射的物理过程相联系并能采集较宽的频率范围内的波形信息。能够有效地评定复合材料气瓶的损伤状态,保证气瓶的使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46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1452215.7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气瓶无损检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声发射检测的固定减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承重和固定的支撑架,以及固定连接至支撑架且竖向平行布置的两组夹持部件;每组夹持部件均由聚酰胺材料的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组成,两者具有相向设置的弧形开口共同组成容纳槽;在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通孔,由螺栓螺母组件实现上夹持环、下夹持环和支撑架的紧固连接;在上夹持环和下夹持环的弧形开口处,分别以粘结剂固定安装丁腈橡胶材质的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本发明的固定减噪装置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减噪效果好,并对气瓶不产生额外约束,能减少试验过程中气瓶晃动和噪声对声发射检测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8804735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207476.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预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渐进失效的多尺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含冲锤、复合材料层合板以及支撑板的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基于微观力学建立复合材料多尺度预测;基于多尺度方法求解低速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层合板应力、应变和损伤;对低速冲击进行计算,进一步获得冲击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本发明从微观角度出发预测宏观渐进失效行为,相比于基于复合材料宏观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本发明考虑微观纤维和基体力学性能差异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更本质且较为准确的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下的渐进失效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919023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991540.9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氢脆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测量奥氏体不锈钢氢陷阱激活能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建立计算薄板试样氢分布和热脱附谱的平衡状态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模型;确定平衡状态模型对某种奥氏体不锈钢的适用条件;开展奥氏体不锈钢的氢热脱附试验,利用热脱附谱求得氢陷阱结合能和氢陷阱激活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氢陷阱激活能的测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通过采用氢预脱附方法简化了计算公式,可以有效拟合氢热脱附试验获得的热脱附谱,大大降低了计算难度,同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奥氏体不锈钢氢陷阱激活能的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3025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29892.4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 , G01N29/07 , G01N29/11 , G01N2203/0048 , G01N2203/0073 , G01N2291/011 , G01N2291/015 , G01N22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损伤监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气瓶疲劳损伤的监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利用加热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调节环境箱内部温度,实时检测并自动记录温度变化;利用声发射监测系统作用是采集和处理声发射信息。温度控制系统作用是。该监测方法包括步骤:声速测量、衰减特性分析、定位校准、温度调节、疲劳试验、分级加载水压试验和结果评价。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实现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气瓶的疲劳损伤过程在线监测,有效解决气瓶高温环境中疲劳损伤难以在线监测的难题;采用加热系统与环境箱相互独立的温度控制方法,可以防止试验过程中气瓶泄露损坏加热系统。利用声发射技术有效评估气瓶疲劳损伤、分析气瓶薄弱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25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26266.1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2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气瓶损伤检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复合材料气瓶水压爆破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接至复合材料气瓶的水泵,管路上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水泵调节系统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水泵;复合材料气瓶水平放置,瓶身表面布置8个通过信号线与声发射检测系统相连的宽频传感器;声发射检测系统同时采集来自宽频传感器的声发射信号和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数据;通过本发明能够获得复合材料气瓶爆破过程中的声发射幅值、能量信号参数随着压力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分析不同压力下以声发射信号频率区分的纤维断裂和基体开裂的变化情况,以便有效评估气瓶的损伤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31835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26090.X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气瓶损伤检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气瓶疲劳试验的损伤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路连接至复合材料气瓶的水泵,管路上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水泵调节系统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水泵;复合材料气瓶水平放置,瓶身表面布置8个通过信号线与声发射检测系统相连的宽频传感器,声发射检测系统还通过信号线连接压力传感器;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超声扫查的超声C扫描的便携式超声C扫描仪。本发明利用声发射技术对复合材料气瓶疲劳过程中的损伤进行在线监测,对气瓶损伤进行定位,并结合超声C扫描技术对气瓶进行超声扫查,复验声发射结果,从而有效评估复合材料气瓶的疲劳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