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7395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452463.1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7F9/80 , C09K11/06 , A61K31/4745 , A61K49/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药物释放监测的邻二硫醇反应性治疗探针及制备方法,所述的探针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该探针分子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荧光喜树碱(CPT)、一种可自裂解的连接片段和邻二硫醇特异性识别基团。当邻二硫醇存在时,探针中的酰胺键将被裂解,随后分子内1,6‑消除,触发了活性抗癌药物CPT的释放并恢复了CPT的荧光。优势在于,抗癌药CPT既可以用作药物,也可以用作荧光报告剂,能够准确地追踪药物分布。同时,该探针可以同时实现对邻二硫醇的选择性化学检测和对抗癌药物释放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452636.X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7D215/14 , C09K11/06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氨肽酶N的聚集诱导发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探针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该探针分子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基于喹啉‑丙二腈的聚集诱导发射荧光团,可自我裂解的连接基团和氨肽酶N(APN)特异性识别基团。当探针化合物N‑末端丙氨酰位点被APN准确水解为氨基后,暴露出的氨基作为供电子基团,促进了共轭体系的电子推拉效应,从而增强了荧光。优势在于,该探针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斯托克位移大,发射波长较长,当溶液浓度越高时,荧光发射越强,有效避免了聚集诱导荧光猝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0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52636.X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7D215/14 , C09K11/06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氨肽酶N的聚集诱导发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探针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该探针分子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基于喹啉‑丙二腈的聚集诱导发射荧光团,可自我裂解的连接基团和氨肽酶N(APN)特异性识别基团。当探针化合物N‑末端丙氨酰位点被APN准确水解为氨基后,暴露出的氨基作为供电子基团,促进了共轭体系的电子推拉效应,从而增强了荧光。优势在于,该探针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斯托克位移大,发射波长较长,当溶液浓度越高时,荧光发射越强,有效避免了聚集诱导荧光猝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63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52540.3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BN修饰的光电检测谷胱甘肽体系。借助光电反应系统,BN/NiTiO3/PPy/NF光电极的稳定性好,禁带宽度合适,光吸收范围大,光致电性能突出,NiTiO3/PPy能级匹配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并且NiTiO3柱状中空介孔结构能够更好地提供活性位点促进反应的进行。对于BN量子点的引入,其能够更好的吸收且充分利用光生空穴,使得光电极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更高,光电信号更加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14605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420238.4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7D333/24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半胱氨酸和粘度的双功能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探针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该探针分子以2,7‑二羟基萘作为分子支架,通过在醛基中引入(2‑[1‑(2‑噻吩)亚乙基]丙二腈)构建近红外荧光基团。探针选择丙烯酸酯基团作为识别基团,可以选择性地检测半胱氨酸。由于单键在低粘度下可以自由旋转,探针的荧光强度忽略不计。当探针化合物与半胱氨酸进行反应后,近红外荧光基团被释放,高粘度环境可以抑制单键的旋转,从而使探针发出荧光。优势在于,该探针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发射波长较长,可对半胱氨酸和粘度同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49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607689.0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7D209/8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硫和粘度双检测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荧光探针化合物结构如化合物PVS所示。该荧光探针利用吲哚盐和咔唑之间的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机制来实现对粘度的双光子激发响应。同时,与吲哚盐相连的碳碳双键可以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实现对二氧化硫的响应。优势在于,PVS可以同时跟踪二氧化硫和粘度的波动,具有两个容易区分的发射。PVS还可以精确地可视化线粒体形态,成功实现了双光子激发下线粒体中二氧化硫和粘度的实时准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1739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264905.X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7H1/00 , C07H15/252 , C09K11/06 , A61K31/704 , A61K47/54 , A61K49/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高尔基体pH响应的双光子诊疗前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诊疗前药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该前药分子在肿瘤细胞因跨膜蛋白165缺乏而导致高尔基体酸化的情况下,通过异常变化的pH敏感地触发裂解反应,不仅激活荧光基团在细胞成像中生成双光子荧光,还释放了活性阿霉素用于癌症治疗。优势在于,pH激活的前药为体内癌症诊断和靶向高尔基体抗癌化疗提供了新的平台,成功应用于体内追踪药物的释放以及异种移植肿瘤小鼠模型的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607620.8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葡萄糖醛酸酶检测的溶酶体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荧光探针化合物结构如化合物RNG所示。该荧光探针选择1,8‑萘二甲酰亚胺作为双光子荧光团,引入吗啉基团作为溶酶体靶向部分,吡喃葡萄糖酸甲酯基团作为β‑葡萄糖醛酸酶的识别基团,通过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实现对目标酶的检测和成像。优势在于,RNG实现了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快速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同时,RNG可用于溶酶体中醛酸酶的可视化检测,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深度。
-
-
公开(公告)号:CN11314515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64956.2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5/10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Z型异质结光电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属于光电催化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泡沫镍上原位生长NiO纳米片,电镀银,巯基乙酸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合成,巯基乙酸聚吡咯修饰基底材料。本发明的特点是将宽禁带的氧化镍同窄禁带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聚吡咯以银作为电子转移介质复合在一起,研究了一种新型Z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合成的催化材料具有光谱吸收范围广、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合成方法简单等优点,而且由于Z型异质结结构相比于传统的Ⅱ型异质结结构更好的保留了光生电子空穴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催化活性高,实现对水体中甲基橙的高效降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