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97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58759.3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pH双重刺激响应的动态可擦重写介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加热溶解的有机基体琼脂糖膜逐滴加入TiO2‑x水分散液、中性红水溶液、去离子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倾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可擦重写介质。可擦重写介质结合了中性红的pH敏感性、氧化还原驱动性和TiO2‑x的光还原活性使其具有光/pH双重刺激响应。在可擦重写介质上可进行光打印和自由的书写,并且光打印的图案经过盐酸和氨水蒸汽处理和空气下恢复而实现图案的动态颜色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8883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54058.8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见光响应型层状纳米结构的三氧化钨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办公环境中的应用。其结构式为WO3‑x,所述的层状结构的三氧化钨光致变色材料表面修饰羟基配体,所述的三氧化钨光致变色材料的尺寸为150‑500 nm。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六氯化钨,二乙二醇(DEG),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123)于三口烧瓶中搅拌均匀,注入水反应后产物经过离心洗涤,即得。本发明制备的层状结构的三氧化钨光致变色材料的结晶度低,厚度薄,合成成本低且无副产物,无污染,对可见光响应效果好。与高分子材料进行结合,将其均匀涂覆于背胶纸基上,得到了可见光响应柔性变色膜。结合程序控制写字机与光“墨水”协同工作,实现工业化生产型办公级信息阅读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4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73820.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山东齐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济南大学
IPC: C04B33/138 , C04B33/132 , C04B33/13 , C04B3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物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废基烧结砖及其制备方法。固废基烧结砖的原料包括固体废弃物100份,烧结助剂0.5‑1份,纳米微硅粉5‑10份,液体水玻璃10‑20份,水10‑20份;固体废弃物包括赤泥0‑50份,矿粉50‑100份;制备步骤包括将固体废弃物与烧结助剂混匀得到预混干料;将纳米微硅粉、液体水玻璃与水混合得到碱激发增强剂;将碱激发增强剂加入至预混干料中搅拌混合得到胶凝材料;将胶凝材料振动成型,得到砖生坯;将砖生坯烘干,得到干燥坯体;将干燥坯体进行焙烧,得到固废基烧结砖。本发明制得的固废基烧结砖强度高、耐久性强,不产生明显泛碱现象,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000285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10788143.8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硅砂表面构建二氧化硅包覆层的方法及所得改性硅砂,步骤为:将硅砂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使硅砂部分溶解;将反应液冷却,调节反应液pH至11‑11.8,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CTAB进行反应;反应将所得固体样品烘干,高温煅烧,即得具有二氧化硅包覆层的改性硅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改性硅砂再次改性的方法及所得产品,以及利用所得的改性硅砂吸附金属离子、作为玻璃原料的应用。本发明过程简单、连续,原料简单,成本低,所得改性硅砂比表面积大大提升,在水过滤及废水处理领域有更好的应用,吸附后的改性硅砂可以用于玻璃着色剂,为硅砂的回收再利用(特别是在玻璃行业再利用)提供了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92788.X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的零水泥固废基砂浆及其制备方法,零水泥固废基砂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粉煤灰80‑100份、电石渣5‑10份、石膏10‑15份、纳微硅粉10‑20份、矿粉10‑15份、五水偏硅酸钠3‑4份、破碎玻纤2‑4份、水50‑55份。五水偏硅酸钠的质量与粉煤灰、电石渣、石膏、矿粉、纳微硅粉和破碎玻纤的总质量的比值为0.02‑0.03。本发明选择粉煤灰、电石渣、石膏、矿粉、废弃风机叶片破碎玻纤等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固废利用率高达85%,可大宗消耗固体废弃物,不需要额外引入新水泥,从而实现建筑材料工业绿色化,有效缓解自然资源问题。纳微硅粉与破碎玻纤可形成微网络状凝胶,相显著提高力学性能与耐久性,使砂浆28天抗压强度调控范围达到20‑45MPa。
-
公开(公告)号:CN10600028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10788143.8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硅砂表面构建二氧化硅包覆层的方法及所得改性硅砂,步骤为:将硅砂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使硅砂部分溶解;将反应液冷却,调节反应液pH至11-11.8,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CTAB进行反应;反应将所得固体样品烘干,高温煅烧,即得具有二氧化硅包覆层的改性硅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改性硅砂再次改性的方法及所得产品,以及利用所得的改性硅砂吸附金属离子、作为玻璃原料的应用。本发明过程简单、连续,原料简单,成本低,所得改性硅砂比表面积大大提升,在水过滤及废水处理领域有更好的应用,吸附后的改性硅砂可以用于玻璃着色剂,为硅砂的回收再利用(特别是在玻璃行业再利用)提供了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2535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23876.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02 , C04B24/26 , C04B1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掺量固废基零水泥添加免烧免蒸砖及其制备方法,零水泥添加免烧免蒸砖,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粉煤灰65‑75份、电石渣5‑10份、石膏10‑15份、纳微硅粉10‑20份、矿粉10‑20份、水玻璃5‑10份、缓凝剂0.1‑0.2份、水50‑55份;所述缓凝剂为以甲硫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为功能单体的五元共聚物。本发明以粉煤灰、电石渣、石膏等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固废利用率达70%以上,实现了建筑材料工业绿色化,有效缓解自然资源问题。本发明步骤简单,不需要引入商业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纳微硅粉作为预分散载体可形成晶核相,显著提高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同时抑制返碱。通过调控纳微硅粉添加量,商品砖养护14‑28天抗压强度可达20‑40MPa,可适应不同施工需要,并有效降低养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497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48853.5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H01L31/18 , H01L31/109 , H01L31/0392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可视化紫外线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利用TiO2/WO3∙0.33H2O纳米颗粒优异的光致变色性能,结合高分子材料,将其均匀的负载到背胶纸基上,得到了柔性的阳光紫外线响应变色膜。最后,将标准比色卡与覆盖了特定薄膜的固体膜整齐的集成到腕带或卡片上,即可得到比便携式可视化紫外线探测器。所述的柔性可视化紫外线探测器具有阳光紫外线响应速度快,在阳光紫外线强度为3.25毫瓦/平方厘米时只需60秒颜色即可褪去,具有材料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可逆变色效率高、循环寿命长(60次)等优点;所述的柔性可视化紫外线探测器具有柔性可穿戴、便携等优势;所述的柔性可视化紫外线探测器可以实时检测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和剂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5354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223876.1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02 , C04B24/26 , C04B1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掺量固废基零水泥添加免烧免蒸砖及其制备方法,零水泥添加免烧免蒸砖,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粉煤灰65‑75份、电石渣5‑10份、石膏10‑15份、纳微硅粉10‑20份、矿粉10‑20份、水玻璃5‑10份、缓凝剂0.1‑0.2份、水50‑55份;所述缓凝剂为以甲硫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为功能单体的五元共聚物。本发明以粉煤灰、电石渣、石膏等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固废利用率达70%以上,实现了建筑材料工业绿色化,有效缓解自然资源问题。本发明步骤简单,不需要引入商业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纳微硅粉作为预分散载体可形成晶核相,显著提高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同时抑制返碱。通过调控纳微硅粉添加量,商品砖养护14‑28天抗压强度可达20‑40MPa,可适应不同施工需要,并有效降低养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2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49071.0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H01M10/44 , G01R31/378 , G01R31/396 , G01R31/392 , G01R31/388 , H02J7/00 , H01M10/615 , H01M10/633 , G06F30/27 , G06N3/092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强化学习的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与充电协同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耦合模型;初始化强化学习模型的动作空间、状态空间,初始化强化学习模型的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的网络参数;多状态感知:实时获取锂离子电池的状态信息;目标函数、奖励函数与约束设计:设置奖励函数,并设计动作和状态变量的上下限,目标包括充电速度和升温产热;根据当前状态信息,通过训练好的强化学习模型通过学习算法计算出最优的加热交流电流和充电直流电流;根据优化结果即计算出的最优的加热交流电流和充电直流电流,控制加热器和充电器工作,调整电池温度和充电速度。本发明实现了安全、高效、快速的充电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和技术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