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用活性石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86657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11261673.2

    申请日:2017-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混凝土用活性石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活性、低成本的改性石灰,用于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一种混凝土用活性石粉,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普通石粉100份、活性改性剂5~25份。本发明通过硅类活性改性剂对多种常用石粉进行改性,所得活性石粉的活性指数可以达到Ⅱ级粉煤灰的标准,提高了石粉的利用价值,还极大降低了石粉的堆积问题;其处理工艺简单,对待处理石粉适应性好,改性处理后石粉活性高,利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抗冲磨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643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1269.2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磨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低热硅酸盐水泥40‑45份、矿物掺合料8‑13份、硫酸钡2‑5份、细集料37‑43份、减水剂0.2‑0.5份、润湿剂0.1‑0.3份、促凝剂0.1‑0.8份、反应性引气材料0.01‑0.05份、气泡抑制剂0.1‑0.3份、纳米材料0.1‑0.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3‑1.0份、改性有机集料2‑5份、纤维素醚0.01‑0.05份、复合纤维0.3‑0.8份、内保水1.0‑3.0份、水14‑18份。本发明在保证材料抗裂性的前提下,降低材料弹性模量、提高材料冲击韧性,高强致密,达到抵抗介质的冲磨蚀破坏。

    复合水泥基高温动水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192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061326.6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水泥基高温动水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灌浆难以同时满足绿色化、高性能化的要求,提供了复合水泥基高温动水注浆材料,包括:硫铝酸盐水泥300~40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5~50份,磷酸粉煤灰148~250份,聚氧化乙烯胶粉8~15份,羧酸减水剂4~7份,耐碱玻璃纤维3~7份,工业级糖酸3~5份,纤维素1.5~2.5份,聚丙烯酸1~2.5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0.6~1份,碳酸锂0.3~0.5份,硼酸0.25~0.42份,纳米二氧化硅0.8~1.0份。本发明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流动性、早强、良好的水下不分散、耐热性能和施工性能,绿色环保。

    一种凝胶材料及适用于植物生长的混凝土

    公开(公告)号:CN11130275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18463.0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凝材料及适用于植物生长的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组分:粘土50-80份、粉煤灰10-20份、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凝材料5-10份、锯末2-10份、发酵有机肥2-8份、过磷酸钙0.1-1份、保水树脂0.1-2份;其中胶凝材料,包括石膏70%、高炉矿渣20%、低碱硫铝水泥10%。本发明的混凝土,采用石膏、高炉矿渣和少量低碱硫铝水泥的组合代替常用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能够避免强碱的产生以及使用胶粉,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刷强度,其中粉煤灰、高炉矿渣与少量低碱硫铝水泥反应能够消耗产生的部分碱性,从而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中性环境,并通过石膏产生协同作用来提高植被混凝土的强度。

    一种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及中性生态混凝土

    公开(公告)号:CN10781450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098858.6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及中性生态混凝土,属于混凝土领域。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其含有以下质量份的成分:石膏20~80份,粉煤灰30~70份,高岭土5~30份,减水剂0.05~0.5份,外加剂0.05-0.5份;所述外加剂为硫酸钙、硫酸钠、硫酸氢钠、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生态混凝土,其含有上述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骨料和水。本发明生态混凝土胶凝材料呈中性,pH在6.9~7.2,28d抗压强度不小于52.3MPa;采用该胶凝材料制备中性生态混凝土,其pH在7.0~7.8,性能优异,植被生长率高达98%,能够改善建筑稳定性,同时又起到美化环境景观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