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式捕虫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89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304722.6

    申请日:2021-03-22

    IPC分类号: A01M1/14 A01M29/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捕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式捕虫车,包括捕虫车主体,所述捕虫车主体包括底梁、支撑梁、滚轮、推架,所述底梁分别位于捕虫车主体两侧,所述支撑梁为拱形结构,设有若干根,其两端分别与两侧底梁的内侧连接,所述滚轮与底梁的外侧连接,所述推架与捕虫车主体一端的支撑梁的外侧连接,相邻两支撑梁上均设置有捕虫板,所述捕虫板与支撑梁相适配并组成一个用于覆盖成垄农作物的拱形罩,所述捕虫板与支撑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捕虫板的内侧涂覆有捕虫胶,所述支撑梁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扰动棒,所述扰动棒用于当捕虫车主体向前行进时横向击打农作物的茎秆并在其与农作物的茎秆脱离接触时自动复位。

    一种行走式捕虫车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93782U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20581347.5

    申请日:2021-03-22

    IPC分类号: A01M1/14 A01M29/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捕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式捕虫车,包括捕虫车主体,所述捕虫车主体包括底梁、支撑梁、滚轮、推架,所述底梁分别位于捕虫车主体两侧,所述支撑梁为拱形结构,设有若干根,其两端分别与两侧底梁的内侧连接,所述滚轮与底梁的外侧连接,所述推架与捕虫车主体一端的支撑梁的外侧连接,相邻两支撑梁上均设置有捕虫板,所述捕虫板与支撑梁相适配并组成一个用于覆盖成垄农作物的拱形罩,所述捕虫板与支撑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捕虫板的内侧涂覆有捕虫胶,所述支撑梁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扰动棒,所述扰动棒用于当捕虫车主体向前行进时横向击打农作物的茎秆并在其与农作物的茎秆脱离接触时自动复位。

    一种用于检测芦笋腐解秸秆化感效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83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48400.3

    申请日:2020-08-21

    IPC分类号: G01N3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芦笋腐解秸秆化感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选择芦笋秸秆,商品笋外的下脚料部分;(2)将秸秆烘干粉碎,按比例与田园土混合,置于组织培养瓶内,浇足水封口,置于30℃恒温箱内,腐解30天;(3)取腐解后的材料,采用水提法获取腐解液;(4)设置腐解液浓度比例,采用生物检测法测定其对其它蔬菜的化感作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明确芦笋秸秆腐解对其它蔬菜的化感作用情况,可为生产上有效利用芦笋秸秆提供科学依据。

    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5415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15078.9

    申请日:2021-11-08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种间杂交F1代的适期花蕾,灭菌后剥取花药,培养后将子叶型胚转接至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每天12‑14h光照培养即可发育形成健壮丛生芽,再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最后得到可移栽植株。本发明采用蔗糖较高浓度,重点添加适当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谷氨酰胺共同诱导生根及促进根的发育,并有效解决了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培苗生根困难问题,生根率超过80%。本发明所制备的胚状体能正常生长、成苗率高,且操作简单、省时高效,从开始培养到获得胚状体一般仅需56‑65d时间。

    一种芦笋产量的评价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182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1110.0

    申请日:2024-01-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芦笋产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幼株期芦笋;S2、测量i个品种的幼株期芦笋如下参数:光合速率A、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活性B、单位面积的叶干重C、酸性转化酶的活性D和根冠比E;所述酸性转化酶的活性D的测量样品为幼株期芦笋距顶部10‑30cm处的嫩茎;S3、按照公式进行评估值计算,根据评估值进行芦笋产量的评价。采用上述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得出的评估值,并通过SPSS软件得出显著性水平,对芦笋产量进行评价,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遗传角度全面评价出芦笋产量潜力。采用本发明的评价方法,无需跟踪多年,即可在较短时间内选育出高产量芦笋品种。

    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54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315078.9

    申请日:2021-11-08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再生植株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种间杂交F1代的适期花蕾,灭菌后剥取花药,培养后将子叶型胚转接至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每天12‑14h光照培养即可发育形成健壮丛生芽,再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最后得到可移栽植株。本发明采用蔗糖较高浓度,重点添加适当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谷氨酰胺共同诱导生根及促进根的发育,并有效解决了芦笋与意大利野生种间杂交F1代花培苗生根困难问题,生根率超过80%。本发明所制备的胚状体能正常生长、成苗率高,且操作简单、省时高效,从开始培养到获得胚状体一般仅需56‑65d时间。

    大豆根际土壤采集设备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640286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2351314.4

    申请日:2021-09-27

    IPC分类号: G01N1/08 B08B1/0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大豆根际土壤采集设备,包括盛土机构和取土机构,盛土机构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顶部开设有条形孔,取土机构包括盒体、扫土辊、电机、转轴、导向杆、限位板和弹簧。本方案,盒体与上筒体配合将大豆苗的根部夹持在盒体内,扫土辊一边转动一边将大豆苗根部附着的土壤扫除,从大豆苗根部扫除下来的土壤通过条形孔落在下筒体内,将下筒体从上筒体上取下即可以得到大豆根际土壤样本,取代了人工手动进行抖根法的采集方式,节省了人力,同时避免了采用抖根法造成土壤分散的现象,减少了土壤样本浪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