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8537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1258296.7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01N3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裸脚式矿山原地浸矿孔网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矿山地质勘探与现场补充试验;第二步,通过室内柱浸试验确定浸取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的注液总流量;第四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单孔注液流量;第五步,计算并验算矿山注液稳定期注液区矿体最低饱和度;第六步,复核饱和区与浸取率;第七步,验算矿山边坡安全系数。本发明以稀土资源浸取率为目标,以矿山边坡安全为前提,能够同时兼顾矿山稀土开采效果及边坡稳定,对裸脚式矿山原地浸矿注液工程布置与注液技术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工程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滑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858536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258243.5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 江西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C22B59/00 , C22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全覆式矿山原地浸矿孔网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矿山地质勘探与现场补充试验;第二步,通过室内柱浸试验确定浸取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的注液总流量;第四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单孔注液流量;第五步,计算并验算矿山注液稳定期注液区矿体最低饱和度;第六步,验算矿山边坡安全系数。本发明以稀土资源浸取率为目标,以矿山边坡安全为前提,能够同时兼顾矿山稀土开采效果及边坡稳定,对全覆式矿山原地浸矿注液工程布置与注液技术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工程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滑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858537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258296.7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 江西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C22B59/00 , C22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裸脚式矿山原地浸矿孔网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矿山地质勘探与现场补充试验;第二步,通过室内柱浸试验确定浸取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的注液总流量;第四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单孔注液流量;第五步,计算并验算矿山注液稳定期注液区矿体最低饱和度;第六步,复核饱和区与浸取率;第七步,验算矿山边坡安全系数。本发明以稀土资源浸取率为目标,以矿山边坡安全为前提,能够同时兼顾矿山稀土开采效果及边坡稳定,对裸脚式矿山原地浸矿注液工程布置与注液技术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工程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滑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858536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1258243.5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01N3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全覆式矿山原地浸矿孔网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矿山地质勘探与现场补充试验;第二步,通过室内柱浸试验确定浸取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的注液总流量;第四步,计算矿山注液稳定期单孔注液流量;第五步,计算并验算矿山注液稳定期注液区矿体最低饱和度;第六步,验算矿山边坡安全系数。本发明以稀土资源浸取率为目标,以矿山边坡安全为前提,能够同时兼顾矿山稀土开采效果及边坡稳定,对全覆式矿山原地浸矿注液工程布置与注液技术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工程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滑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32576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31344.4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分级柱及应用其对矿浆粗细颗粒分级的方法,本发明的旋流分级柱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在底座上固定有水平状的支撑条,底座下连接细颗粒出口管道,细颗粒出口管道上安装有大阀门;在底座的上安装有筒状柱体,筒状柱体中布有同轴心线的筒状筛网,筒状筛网固定在网架上,网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撑条上,在支撑条的中间部位的下方连接粗颗粒出口管道,粗颗粒出口管道上安装有小阀门;在筒状柱体的顶端配有上盖,上盖上布置有给矿管和进水管,上盖的中心设置有一通孔;在筒状筛网同轴心线上布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下部安装有叶片轴套,叶片轴套上布置有叶片,转轴由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本发明分级精度好、分级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325763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10131344.4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分级柱及应用其对矿浆粗细颗粒分级的方法,本发明的旋流分级柱包括机架,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在底座上固定有水平状的支撑条,底座下连接细颗粒出口管道,细颗粒出口管道上安装有大阀门;在底座的上安装有筒状柱体,筒状柱体中布有同轴心线的筒状筛网,筒状筛网固定在网架上,网架的底部固定于支撑条上,在支撑条的中间部位的下方连接粗颗粒出口管道,粗颗粒出口管道上安装有小阀门;在筒状柱体的顶端配有上盖,上盖上布置有给矿管和进水管,上盖的中心设置有一通孔;在筒状筛网同轴心线上布置有一转轴,转轴的下部安装有叶片轴套,叶片轴套上布置有叶片,转轴由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本发明分级精度好、分级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94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4738.4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16C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浸出液碳酸盐沉淀法提取时沉淀剂用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稀土浸出液经过碳酸盐沉淀法除杂工艺后的上清液中铝离子、稀土离子、铵离子以及氢离子的浓度;分别计算铝离子沉淀、稀土离子沉淀、铵离子水解消耗以及pH变化消耗的沉淀剂用量;对各沉淀剂用量进行累加得到总沉淀剂用量。本发明综合考虑稀土浸出液在沉淀工艺中各离子的反应过程,充分利用了浓度积理论和水解理论,提出了碳酸盐沉淀法富集稀土浸出液时沉淀剂用量的理论计算方法,为合理确定沉淀剂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应用本发明确定的沉淀剂用量科学合理,其测试结果与目标pH值误差在2%以内,上清液稀土离子浓度与目标值误差小于10%,稀土富集率大于99%。
-
公开(公告)号:CN11118001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010021120.5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子型稀土浸矿剂用量的计算方法,适用于离子型稀土浸矿时浸矿剂用量的参数设计。本发明综合离子型稀土浸矿中铵的三种形式消耗,把浸矿剂消耗分为三部分,以二元平衡解吸模型刻画浸矿过程,考虑矿土中阳离子的交换作用和铵的专性吸附作用及维持反应平衡溶液浓度造成的浸矿剂消耗,提出了针对不同矿土、不同目标浸取率下的浸矿剂硫酸铵消耗的计算模型,为合理确定浸矿剂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应用本发明确定的浸矿剂用量科学合理,与实际得到的稀土浸取率误差仅在1.14%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983072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1186033.9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的浸矿剂溶液注入时长计算方法,适用于分区注液时各注液分区浸矿剂溶液的注入时长计算。本发明通过系统研究矿土干密度、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和有效粒径空间变异性和矿土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以矿土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分区注液技术,为合理确定各注液分区的浸矿剂溶液注入时长提供了依据。本发明在已知注液分区浸矿剂消耗量的基础上,可进行各注液分区浸矿剂溶液注入时长的动态调控,提高了浸取率,准确控制了浸矿剂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83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73717.3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 龙岩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注液工艺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矿体的水力性质;2)确定矿体的弥散度;3)确定浸矿前矿体稀土品位和杂质品位的空间分布;4)确定稀土离子和杂质离子与铵离子竞争交换的模型参数;5)得到浸矿完成后矿体内稀土离子浓度的分布;6)得到稀土浸取率随注入的浸矿剂浓度和用量变化的轮廓图;7)根据轮廓图确定达到目标浸取率的最小浸矿剂用量,再根据最小浸矿剂用量确定硫酸铵浓度。该方法基于原位测试水力性质和弥散度,同时考虑稀土离子和杂质离子对浸矿剂的消耗,结合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有理论基础的确定浸矿剂浓度和用量的方法,摆脱现有依赖工程经验确定浸矿剂浓度和用量的局限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