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93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0292081.0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优化配置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信息;根据松弛分布式潮流控制器装设总数的约束,构建第一层优化函数,求得新能源最大消纳量;将新能源最大消纳量作为额外约束,构建第二层优化函数,求解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最小安装数量。本发明基于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运行特性考虑到各线路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安装数量约束、运行参数约束以及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约束,采用双层优化的思想可求得新能源最大消纳量以及满足该性能指标条件下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最优配置方案,为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安装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5896545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431982.9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事故链模型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选址方法,其方法为:首先以潮流不收敛或功角振荡发散为事故链的终止条件,扫描全网连锁故障事故链。再建立表征各事故链影响程度的多维指标体系,包括电压偏移指标、频率偏移指标、潮流均衡度指标和有功负荷损失率指标,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各事故链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最后,结合事故链影响综合评价指标及事故链各环节的预测指标,定义并计算线路重要性指标,根据指标排序结果完成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推荐选址。本发明将灰色综合评价引入到事故链的影响分析中,符合电网事故链样本数量少的特征,可为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前期规划选址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981B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610006765.5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附加阻尼控制系统,包括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其附加控制信号分别叠加在统一潮流控制器并联侧换流器及串联侧换流器无功控制回路的电流内环控制指令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包括多个次同步模态控制回路,每个次同步模态控制回路均包括模态滤波器、比例放大模块、用于实现相位补偿的移相器,各次同步模态控制回路的输出信号叠加并经限幅后即形成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输出的附加控制信号;并且次同步阻尼控制器以发电机轴系转速偏差为输入控制信号。本发明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系统,能够成功抑制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且不会影响系统和统一潮流控制器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84202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10028297.6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发电机组进相能力的试验方法,首先分析发电机组是否具备进相能力提升空间,对于具备提升空间的机组,根据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在不影响机组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主变、高厂变、低厂变分接头配置,抬高厂用电压、机端电压水平,然后在多台机组同时运行状态下开展进相试验,试验时通过动态调整陪试机组的无功模拟电网无功过剩状态,获得机组较深进相能力,达到了提升机组进相能力的目的。本发明能够使得机组在电网低负荷期间发挥更深机组进相能力,提高电网电压安全运行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785188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222684.9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电网影响较小的大容量调相机调相试验方法,提出调相机开展调相试验时应在同母线两台调相机同时运行的条件下开展,一台调相机开展滞相试验的时候,另一台开展进相运行试验,这样进相试验调相机为滞相试验调相机提供电网电压偏低的电网环境,同样开展滞相试验的调相机为进相试验调相机提供电网电压偏高的电网环境,避免进相试验时因电网电压不够高而调相机机端电压达到下限或者滞相试验时因电网电压不够低而机端电压达到上限,本发明能够使得调相机能通过试验获得应有的调相性能,同时试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9654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31982.9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6 , G06Q10/04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事故链模型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选址方法,其方法为:首先以潮流不收敛或功角振荡发散为事故链的终止条件,扫描全网连锁故障事故链。再建立表征各事故链影响程度的多维指标体系,包括电压偏移指标、频率偏移指标、潮流均衡度指标和有功负荷损失率指标,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各事故链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最后,结合事故链影响综合评价指标及事故链各环节的预测指标,定义并计算线路重要性指标,根据指标排序结果完成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推荐选址。本发明将灰色综合评价引入到事故链的影响分析中,符合电网事故链样本数量少的特征,可为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前期规划选址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98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06765.5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24 , H02J200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附加阻尼控制系统,包括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其附加控制信号分别叠加在统一潮流控制器并联侧换流器及串联侧换流器无功控制回路的电流内环控制指令处;次同步阻尼控制器包括多个次同步模态控制回路,每个次同步模态控制回路均包括模态滤波器、比例放大模块、用于实现相位补偿的移相器,各次同步模态控制回路的输出信号叠加并经限幅后即形成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输出的附加控制信号;并且次同步阻尼控制器以发电机轴系转速偏差为输入控制信号。本发明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系统,能够成功抑制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且不会影响系统和统一潮流控制器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84202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28297.6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发电机组进相能力的试验方法,首先分析发电机组是否具备进相能力提升空间,对于具备提升空间的机组,根据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在不影响机组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主变、高厂变、低厂变分接头配置,抬高厂用电压、机端电压水平,然后在多台机组同时运行状态下开展进相试验,试验时通过动态调整陪试机组的无功模拟电网无功过剩状态,获得机组较深进相能力,达到了提升机组进相能力的目的。本发明能够使得机组在电网低负荷期间发挥更深机组进相能力,提高电网电压安全运行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88589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46007.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电网线损管理评价方法,步骤一:对影响电网线损的因素进行建模并建立N维指标向量;步骤二:在生成的样本集中随机抽取k个样本,对染色体进行浮点编码;步骤三:初始化;步骤四:对初始种群分别依据聚类中心进行样本聚类,计算各个体的适应度值;步骤五:对种群中的个体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后,对个体计算适应度值,进行模拟退火算法操作生成新的种群;步骤六:当进化次数小于最大进化次数S时,返回步骤五;否则转到步骤七;步骤七:若算法终止,对最优个体进行解码,获取最佳的聚类个数与聚类中心,再进行样本聚类将待评价电网的线损管理水平划分到不同的梯队中;步骤八:依据线损值的大小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542914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610013275.8
申请日:2016-01-08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智能互动的特高压受端大电网柔性控制系统,包括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营销负荷控制系统和多元业务融合的负荷控制云平台。本发明根据江苏电网的发展现状,紧密结合特高压受端电网大功率失去情况下系统功率平衡的需求,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构建了基于虚拟电厂和云平台的负荷柔性控制框架;适用于特高压受端大电网的可控负荷精细化控制,可以有效发挥大量虚拟电厂单元的集群聚合效应,贡献大额功率,快速恢复电网功率的供需平衡,是对传统电网紧急控制的有益补充,实现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提升供电品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