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09036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38344.8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鸡粪残留物和小球藻渣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混合鸡粪残留物与小球藻渣,采用高温微好氧发酵技术,解决粪便处理处置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现家禽粪便综合开发和高值化利用,生物有机肥的指标符合《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 884‑2012),方法工序简便、操作性强,解决藻渣及家禽粪便残渣含水量高、难分解、堆肥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可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30108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29895.8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朊假丝酵母耦合微藻培养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产朊假丝酵母与微藻共培养,改善体系供氧平衡,从而提高谷胱甘肽的产量。通过对于培养体系溶解氧的补充与调控,从而改善了产朊假丝酵母的生长状况,使得细胞干重由88g/L提升至103.2g/L,提升了细胞的谷胱甘肽生产性能,并使得谷胱甘肽的产量由893mg/L最高可提升至1283mg/L。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工序简便、操作性强,可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47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030038.X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3/00 , C02F3/34 , C25C1/12 , C25C7/0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回收金属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法处理废水领域。本发明将壮观丝衣霉和拟青霉挂膜在电极材料上,置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在阳极室加入活性污泥,以叶酸废水为阳极液,以含铜废水为阴极液,利用金属丝连接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运行一段时间即可实现铜离子的回收以及叶酸废水的降解。本发明中两株菌能在叶酸废水中生长繁殖,同时与活性污泥协同降解叶酸废水,产生电子,提高产电性能。同时利用产生的电子与阴极液中的Cu2+结合,生成单质铜,使得叶酸中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Cu2+去除率为95~9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904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0986227.8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H01M10/5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系统,本发明包括依次分布的放电装置、切割装置、破碎机、筛分机、压滤机。放电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且沿Y方向分布的一对立柱,置于底座上的盐水槽,位于盐水槽上方且用于放置废旧锂电池的支撑架,安装在立柱上且用于转运支撑架的传递组件。通过放电装置对锂电池进行放电,切割装置对锂电池两端的极片进行切割,切割后的锂电池依次经过破碎机、筛分机后得到正极浆料和筛上物,再将正极浆料送入压滤机过滤后得到正极粉料,拆解效率大大提高,解决了现有人工拆解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极片、粉料的分步骤回收,解决了现有机械拆解回收质量低、废旧锂电池利用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976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86044.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B01D53/00 , B01D53/14 , B01D53/18 , B01D53/04 , B01D46/12 , B01F5/00 , B01F5/26 , B01F15/00 , B01F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有害气体处理装置,属于废旧锂电池有害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由底至顶设有多级冷却组件,并在每组冷却组件之间放置有孔径逐渐缩小的小颗粒过滤网,所述冷却塔外侧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法兰连通有Z型导入管道,且在Z型导入管道内层缠绕有换热管组件,其中在进行混合的时候还将有害尾气通过尾气导入管导入至弧形架内进行混合进行过滤,在进入从干燥机内气体导入至冷却塔时候通过换热管组件进行吸热换热,使其可以进一步实现节能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83486.X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C12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化酶流化床连续催化合成ATS-7的方法。将葡萄糖与氧化型辅酶NADP+的混合液通过GDH流化床,生成还原型辅酶NADPH,再将ATS-6和生成的还原型辅酶NADPH的混合液通过CR流化床,实现固定化酶流化床连续催化合成ATS-7。本发明采用固定化酶流化床连续反应催化方法,提高了酶催化效率和酶的利用率,其催化效率相对于传统游离酶提高了3.1-4.2倍;可通过独立调节不同的进样流速控制各自反应进程;固定化酶不易脱落可连续进行催化反应,便于与产物分离,提高了产品的产率的同时简化了纯化步骤,更利于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558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435367.X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B01J13/00 , C02F3/34 , C02F1/30 , C12N1/02 , C12N11/084 , C12N11/12 , C12N1/14 , C12N1/36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壳水凝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负载核壳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逐步驯化法驯化、纯化筛选出优势菌种大观贝氏菌;以海藻酸钠和CaCl2、负载光催化材料进行制备,得到壳结构前驱体;以聚乙烯醇和羟乙基纤维素包埋大观贝氏菌进行制备,得到核结构前驱体;在核结构前驱体的水溶液中滴加壳结构前驱体的水溶液,制得双负载核壳水凝胶材料。优势菌种大观贝氏菌固定化技术维持优势菌种大观贝氏菌的活性,优势菌种大观贝氏菌可重复利用。将光催化剂负载在水凝胶中可以解决纳米材料在光催化过程的聚集、较低的吸附容量、比表面积减小和可再生性的问题。实现分步逐级并协同降解模拟废水,废水处理更高效彻底。
-
公开(公告)号:CN11317364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464246.4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C12N1/14 , C02F3/34 , C12R1/79 , C12R1/645 , C02F103/34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酸生产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属于微生物法处理废水领域。本发明将壮观丝衣霉和拟青霉进行混合,混合菌株能够适应强酸环境,在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强酸性废水中能够进行生长繁殖,并且其对叶酸废水中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都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能够使COD值下降93.77%,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4.64%,同时对于废水中的苯胺类物质也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90.35%。因此,本发明的混合菌株能够适应工业化叶酸废水的恶劣环境,能够应用于工业化处理叶酸废水,并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47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30038.X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3/00 , C02F3/34 , C25C1/12 , C25C7/0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回收金属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法处理废水领域。本发明将壮观丝衣霉和拟青霉挂膜在电极材料上,置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在阳极室加入活性污泥,以叶酸废水为阳极液,以含铜废水为阴极液,利用金属丝连接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运行一段时间即可实现铜离子的回收以及叶酸废水的降解。本发明中两株菌能在叶酸废水中生长繁殖,同时与活性污泥协同降解叶酸废水,产生电子,提高产电性能。同时利用产生的电子与阴极液中的Cu2+结合,生成单质铜,使得叶酸中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Cu2+去除率为95~99%,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17364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64246.4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江苏理工学院
IPC: C02F3/34 , C12N1/14 , C12R1/79 , C12R1/645 , C02F103/34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酸生产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属于微生物法处理废水领域。本发明将壮观丝衣霉和拟青霉进行混合,混合菌株能够适应强酸环境,在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强酸性废水中能够进行生长繁殖,并且其对叶酸废水中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都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能够使COD值下降93.77%,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4.64%,同时对于废水中的苯胺类物质也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90.35%。因此,本发明的混合菌株能够适应工业化叶酸废水的恶劣环境,能够应用于工业化处理叶酸废水,并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