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12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43889.9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18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磷溯源解析方法及系统,首先根据待分析流域的地下水流场分布确定地下水入湖区;然后在地下水入湖区设立监测剖面,在监测剖面布设地下水监测井,获取地下水水位和磷浓度数据;最后根据磷浓度数据建立地下水溶质迁移数值模型,求解所述地下水溶质迁移数值模型得到待分析流域的地下水入湖磷来源;根据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待分析流域内地下水入湖磷污染来源。本发明通过耦合监测网络、数值模型和同位素追踪,能够精确有效地分析地下水中磷的入湖过程,同时量化不同入湖磷污染来源的贡献比例,对于提升地下水磷污染溯源精度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11842304.8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库调度的建坝河流氮素水质提升方法和装置,所述建坝河流氮素水质提升方法包括选择待测的建坝河流,在大坝下游河岸带确定一个试验区域,获得该区域的历史长序列水位数据,分析历史水位的周期变化范围和振幅变化范围;根据水位周期和振幅变化范围,设置若干组水位波形,所有水位波形随时间的积分相同,作为研究的驱动条件;建立河岸带氮迁移转化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水位波形条件下河岸带的脱氮水平;综合所有工况结果,获得河岸带脱氮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水位波形的A/T值;将获得的A/T值作为水库下泄流量过程线的阈值,实现水库优化调度,以提升建坝河流氮素水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下游河岸带氮去除能力达到最大化,有效促进建坝河流氮素水质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784052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010630170.3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预测方法,包括:(1)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汇水单元,并统计各个汇水单元内的河道;(2)在汇水单元下垫面和河道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监测若干场降雨期间的径流和污染物浓度;(3)根据下垫面监测点监测到的数据,计算汇水单元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面源污染负荷量;(4)计算得到各类污染物的入河系数(5)根据河道缓冲区面积在汇水单元的占比,将汇水单元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面源污染负荷量,按照比例及入河系数,分配到汇水单元内的各河道中;(6)对各河道进行统计,按照各河道流经汇水单元的路线,沿程累加分配得到的进入河道的各类污染物的负荷量,得到各河道总的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本发明简单准确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46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48545.4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12Q1/6806 , C12Q1/04 , C12Q1/68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耐药基因检测的蓝藻环境样品胞内外DNA分离提取方法,包括将待测蓝藻环境样品浓缩和清洗,然后确认藻液中杂菌对溶菌酶具有敏感性;藻液中加入溶菌酶溶液去除其中的杂菌,然后去除剩余溶菌酶溶液,得到预处理后的藻液;预处理后藻液转代培养,检测转代培养后的藻液中是否仍存在杂菌;若是,则重复去除杂菌的步骤,直至转代培养后的藻液中无杂菌;若否,则分离提取预处理后藻液的胞外和胞内DNA。本发明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提取的蓝藻环境样品DNA纯度高、完整性好,避免了传统抗生素灭除杂菌方法对蓝藻样品中待测抗生素耐药基因表达水平的干扰,有效提升了后续蓝藻环境样品抗生素耐药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准确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84052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30170.3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预测方法,包括:(1)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汇水单元,并统计各个汇水单元内的河道;(2)在汇水单元下垫面和河道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监测若干场降雨期间的径流和污染物浓度;(3)根据下垫面监测点监测到的数据,计算汇水单元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面源污染负荷量;(4)计算得到各类污染物的入河系数(5)根据河道缓冲区面积在汇水单元的占比,将汇水单元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面源污染负荷量,按照比例及入河系数,分配到汇水单元内的各河道中;(6)对各河道进行统计,按照各河道流经汇水单元的路线,沿程累加分配得到的进入河道的各类污染物的负荷量,得到各河道总的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本发明简单准确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53702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33223.2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土界面理化监测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库区消落带监测系统,包括筒状外壳、锥形头、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密封塞和若干传感器模块,筒状外壳一端与锥形头密封连接,另一端采用密封塞密封,传感器模块连接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且都位于所述筒状外壳的密封空间内,传感器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分别与电路板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电路板、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用树脂浇注在一起,筒状外壳上对应每个所述传感器模块的安装位置处设有3个方向的开孔,使得对应传感器模块传感器通过开孔将探头裸露于筒状外壳外。本发明可以连续高效监测库区消落带水-土界面理化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3673896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646844.9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B11/02
Abstract: 坝体全断面水平位移监测的分布式光纤测量方法及其系统:在大坝内部埋设变形监测管道;每节变形监测管道上安装伸缩管接头其锚固板固定在坝体内部;在变形监测管道内部安装传感光纤随着大坝同步变形;光纤紧固固定和预拉装置把传感光纤固定在变形监测管道伸缩管接头上;外部设置水平位移测点装置保证伸缩管接头随大坝同步位移;变形监测管道内安装的传感光纤包含应变光纤和温度光纤;各测点在坝体内部发生位移时把绷直的传感光纤带动从而传感光纤的应变发生变化,传感光纤中应变光纤接入分布式光纤采集仪器,对传感光纤的应变进行实时测量;同时对传感光纤进行温度补偿修正;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坝体内部全断面水平位移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0737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210142155.3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干湿交替带氮迁移转化耦合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地表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2)建立地下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3)由地表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获得的水土交界处水压和浓度计算值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地下水氮迁移转化模拟模型;(4)通过地表水氮迁移转化和地下水氮迁移转化耦合模型量化干湿交替带氮的生消过程及氮的生消过程对上覆水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干湿交替带氮迁移转化耦合模拟系统。本发明将地表水模型在水土交界处的水压、浓度计算值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地下水模型,考虑了干湿交替带地表水各氮指标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提高了对干湿交替带氮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5276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401426.3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监测方法,包括:1、根据下垫面类型将待监测城市内部区域分为绿地、道路和屋面;并根据所述城市的水系组成进行汇水区划分;根据排水系统信息将待监测城市内部划分为N个产污单元;2、将每个产污单元下垫面类型中面积最大的类型作为所述产污单元的类型;在N个产污单元选择典型产污单元,确定最佳布点密度ρ;3、分别选择绿地、道路和屋面的代表产污单元,按照布点密度ρ设置监测点,计算每种下垫面类型的陆源污染负荷,分别得到绿地、道路和屋面的陆源污染负荷与面积比值;4、计算待监测城市陆源面源污染负荷和水体面源污染负荷,得到待监测城市的面源污染负荷。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取城市面源污染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99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848160.7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原位水压的深水底泥流动培养系统,包括流动培养装置、入流加压装置和出流减压装置,其中,所述入流加压装置包括压力罐、进气管、调压阀、耐压容器和第一支架,所述压力罐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耐压容器的进气口,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耐压容器放置于第一支架上,内装有添加同位素的原位上覆水,耐压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流动培养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流减压装置包括多孔介质管、第二支架、减压出水管和接水容器,所述多孔介质管内塞有多孔介质材料,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多孔介质管的入口与所述流动配装置的出水管连接,出口连接减压出水管的一端,减压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接水容器中。本发明可以实现深水底泥流动培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