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55395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1696.X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供氢系统包括合金储氢模块、重整器、供气模块和供氢模块,合金储氢模块设置有释氢口、供气口和出气口,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重整器设置有产气口,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供气口连接,可将产气口通出的气体导向供气口,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气体可从出气口通出,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所述供气口连接,供氢模块的一端与释氢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通过供氢系统的以上设置,当合金储氢模块的储氢量不足时,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内部的氢气还可从出气口通出进入供氢模块,以满足向用氢设备的持续高效供氢。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9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668452.0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箱体、发电模块、燃料供入模块和空气供入模块,箱体设置有保温腔,发电模块包括若干燃料电池,燃料供入模块和空气供入模块通过与各燃料电池连接,通过向各燃料电池分别供入燃料和空气,使得各燃料电池发电,发电模块通过各燃料电池的同时发电,可显著提升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且由于各燃料电池均内设于保温腔,使得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进入保温腔,在为各燃料电池提供热量的同时,还可为燃料供入模块和空气供入模块的燃料和空气供热,进而能够对保温腔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得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显著提升。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13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0656.2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箱体、储能模块、发电模块和电气模块,箱体内部设置有储能腔、发电腔和电气腔,储能模块可对发电模块发电所需物料进行储存,并将物料输送至发电模块,发电模块接受发电物料后进行发电,电气模块与发电模块连接,可接受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实现对电能的转化利用,储能模块、发电模块和电气模块通过分别设置于储能腔、发电腔和电气腔,使得发电系统形成一体,能够作为大型用电设备的电源装置,向用电设备供电,由于储能腔、发电腔和电气腔通过间隔模块间隔,使得储能腔和发电腔的可燃物料不会流向电气腔,进而使得可燃物料不会接触到电气模块,进而保障电气模块的安全。

    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53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01696.X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供氢系统包括合金储氢模块、重整器、供气模块和供氢模块,合金储氢模块设置有释氢口、供气口和出气口,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重整器设置有产气口,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供气口连接,可将产气口通出的气体导向供气口,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气体可从出气口通出,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所述供气口连接,供氢模块的一端与释氢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通过供氢系统的以上设置,当合金储氢模块的储氢量不足时,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内部的氢气还可从出气口通出进入供氢模块,以满足向用氢设备的持续高效供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