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5395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1696.X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14 , H01M8/04089 , H01M8/04701 , H01M8/0612 , H01M8/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供氢系统包括合金储氢模块、重整器、供气模块和供氢模块,合金储氢模块设置有释氢口、供气口和出气口,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重整器设置有产气口,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供气口连接,可将产气口通出的气体导向供气口,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气体可从出气口通出,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所述供气口连接,供氢模块的一端与释氢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通过供氢系统的以上设置,当合金储氢模块的储氢量不足时,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内部的氢气还可从出气口通出进入供氢模块,以满足向用氢设备的持续高效供氢。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650989.X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武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H01M8/0662 , H01M8/0444 , H01M8/04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的排气装置,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排气装置包括箱体、排气组件和检测组件。箱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燃料电池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排气组件包括控制器及连接控制器的第一排气机和第二排气机,两个排气机分别连通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箱体外部。检测组件包括连接控制器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分别设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当第一腔室或者二腔室的氢气浓度超标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排气机或者第二排气机工作,对应腔室的氢气抽出,无需同时启动第一排气机和第二排气机,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工作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668452.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H01M8/02 ,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箱体、发电模块、燃料供入模块和空气供入模块,箱体设置有保温腔,发电模块包括若干燃料电池,燃料供入模块和空气供入模块通过与各燃料电池连接,通过向各燃料电池分别供入燃料和空气,使得各燃料电池发电,发电模块通过各燃料电池的同时发电,可显著提升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且由于各燃料电池均内设于保温腔,使得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进入保温腔,在为各燃料电池提供热量的同时,还可为燃料供入模块和空气供入模块的燃料和空气供热,进而能够对保温腔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从而使得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242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66788.3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F23D14/18 , H01M8/0662 , H01M8/04014 , F23D14/46 , F23D14/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燃烧器、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催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第一催化模块和第二催化模块,燃烧器本体设置有预热腔、燃烧腔、供氢口、燃料供入口和供氧口,预热腔和燃烧腔连通,供氢口、燃料供入口和供氧口均与预热腔连通,第一催化模块装设于所述预热腔,第二催化模块装设于燃烧腔,通过催化燃烧器的以上设置,在进行燃烧器的燃烧作业前,燃烧器本体可通过氢气催化燃烧的预热,可有效提升燃料燃烧前的温度,无需采用高压电火花点火即可使燃料燃烧,进而可避免点火前期火焰发生离焰、爆燃等现象,提高火焰燃烧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0656.2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武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H01M8/2457 , H01M8/2465 , H01M8/0444 , H01M8/04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箱体、储能模块、发电模块和电气模块,箱体内部设置有储能腔、发电腔和电气腔,储能模块可对发电模块发电所需物料进行储存,并将物料输送至发电模块,发电模块接受发电物料后进行发电,电气模块与发电模块连接,可接受发电模块产生的电能,实现对电能的转化利用,储能模块、发电模块和电气模块通过分别设置于储能腔、发电腔和电气腔,使得发电系统形成一体,能够作为大型用电设备的电源装置,向用电设备供电,由于储能腔、发电腔和电气腔通过间隔模块间隔,使得储能腔和发电腔的可燃物料不会流向电气腔,进而使得可燃物料不会接触到电气模块,进而保障电气模块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21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50989.X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武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H01M8/0662 , H01M8/0444 , H01M8/04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的排气装置,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排气装置包括箱体、排气组件和检测组件。箱体内设有用于容纳燃料电池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排气组件包括控制器及连接控制器的第一排气机和第二排气机,两个排气机分别连通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箱体外部。检测组件包括连接控制器的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分别设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当第一腔室或者二腔室的氢气浓度超标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排气机或者第二排气机工作,对应腔室的氢气抽出,无需同时启动第一排气机和第二排气机,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工作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18099.8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14 , H01M8/04007 , H01M8/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重整系统,包括燃烧器和重整器,燃烧器可供燃料进行燃烧,表面设置有传热面,传热面位于燃烧器的周侧,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将通过传热面导出,重整器通过围合燃烧器并与传热面贴合,传热面导出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重整器,重整器内置有重整腔,重整腔位于传热面的周侧,热量经过重整器进一步直接导向重整腔,进而为重整器内燃料通过催化剂的重整提供所需的热量,实现燃料的重整,通过重整系统的以上设置,可有效提升重整器与燃烧器的传热效率,从而实现燃烧器热量的高效利用,实现燃料的高效重整。
-
公开(公告)号:CN118553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01696.X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14 , H01M8/04089 , H01M8/04701 , H01M8/0612 , H01M8/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氢系统及供氢方法;供氢系统包括合金储氢模块、重整器、供气模块和供氢模块,合金储氢模块设置有释氢口、供气口和出气口,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重整器设置有产气口,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供气口连接,可将产气口通出的气体导向供气口,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气体可从出气口通出,供气模块的两端分别与产气口和所述供气口连接,供氢模块的一端与释氢口和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用氢设备,通过供氢系统的以上设置,当合金储氢模块的储氢量不足时,由供气口进入合金储氢模块的内部的氢气还可从出气口通出进入供氢模块,以满足向用氢设备的持续高效供氢。
-
公开(公告)号:CN116697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36686.7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武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IPC: F17C13/12 , F17C13/02 , F17C13/08 , F17C13/00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氢集装箱,涉及加氢技术领域,储氢集装箱包括箱体、隔离件、储氢罐和工作接头组。隔离件将箱体内部隔离成容置腔和防护腔,储氢罐设于容置腔。工作接头组包括设于箱体的氢气出气头、惰性气体接头和气管,气管的两端连接储氢罐及氢气出气头,惰性气体接头的一端连通防护腔,另一端用于连接惰性气体源,以对防护腔充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源通过惰性气体接头连通防护腔,以为防护腔充入惰性气体,即使防护腔泄漏了氢气也难以燃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氢气罐与船体上工作部件的连接处没有任何的防护结构,在泄露氢气时容易燃爆,本发明的防护腔对该连接处做了专门的防护结构,极大地提升了船体的安全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