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78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13791.5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武汉大学 ,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家璘 , 周正 , 胡钰林 , 金波 , 周德坤 , 查志勇 , 高伟 , 余铮 , 高飞 , 孟浩华 , 郑蕾 , 龙霏 , 徐焕 , 魏晓燕 , 王红卫 , 孙俊 , 叶露 , 汤弋 , 曾铮 , 王逸兮 , 李磊 , 王晟玮
IPC: H04L47/2425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8 , H04L47/10 , H04L47/62 , H04L47/627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时间敏感网络中基于GCN‑DDQN的联合调度和路径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中央控制平台获取全局数据流的状态数据并构建状态集,其中状态集包含每个数据流的状态;步骤2:交换机基于数据流的传播时间、截至时间和数据流长度计算每个数据流的优先级,然后基于计算的优先级对数据流进行排序从而提升数据流调度成功率;步骤3:中央控制控制平台将收集所有节点信息并通过控制指令更新所有数据流的状态信息。然后基于数据流的状态信息计算上一时刻DDQN所采取动作所获得的奖励,最后采用获取的奖励更新GCN‑DDQN算法参数以最小化端到端延迟。本申请以最小化端到端延迟的同时提升调度的成功率,为时间敏感网络提供确定性的实时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049285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1910687910.4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大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GBT的线性功率放大器,包括:大功率低压差P‑IGBT,与大功率低压差P‑IGBT特性参数对称的异型大功率低压差N‑IGBT,大功率低压差N‑IGBT作为上管,大功率低压差P‑IGBT作为下管,上管大功率低压差N‑IGBT和下管大功率低压差P‑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相互连接,构成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从放大电路的栅极输入,发射极输出。该放大器构造的大功率低压差P‑IGBT与大功率低压差N‑IGBT等效晶体管,切断了PNP、NPN型三极管与IGBT的直接联系回路,内部标准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的最小值降低,有效恢复了等效IGBT晶体管的线性区,提高了线性功率放大的动态范围。IGBT作为大功率器件用于线性功率放大器中将简化电路结构,实现更高功率密度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910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120342.7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大器技术,具体涉及基于多抽头变压器的高效率大容量分段线性功率放大器,包括多抽头变压器和负载,多抽头变压器为关于中心抽头对称分布的多抽头变压器;还包括低压直流电压源、多个二极管、多个驱动信号源、多个驱动控制单元和多个射极跟随器电路;多抽头变压器二次侧连接负载。电压源提供能量输入,信号源通过射极跟随器电路控制放大器输出的波形,多抽头变压器的一次侧整合跟随器电路分段输出的波形从而在二次侧产生最终输出。多抽头变压器一方面通过变比配合实现升压输出,另一方面起到了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多个射极跟随器电路的调整管逐一线性导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管压降,使得放大器工作在高效率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113012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368660.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性功率放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线性功率放大器效率电路拓扑及方法,该电路拓扑,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逐级导通控制模块、线性功率放大模块、信号源模块和补偿控制模块。线性功率放大器通过控制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状态,使得开关器件的导通阻抗与负载阻抗进行线性动态分压,实现对控制信号的不失真跟随,将微弱功率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解决了常规的线性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波形之间较大的电压差值导致其损耗大,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多电平分级逐段线性化的拓扑结构可以将放大器的热损耗均匀分布在各个半导体器件模块中,使得线性功率放大器的散热压力大幅降低,提高了线性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632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0394442.1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2M7/5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频电源技术,具体涉及基于新型高效率大容量线性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变频电源,包括电网和负载,包括直流电源、新型高效率大容量线性功率放大器、信号源和补偿控制模块、同步逆变模块,新型高效率大容量线性功率放大器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号源和补偿控制模块、同步逆变模块,直流电源连接电网,同步逆变模块与负载相连。该线性变频电源输出波形无须任何滤波环节即可得到单一频率的理想正弦波,其输出波形质量优良,由于半导体器件处于线性导通区间或者截止期间,不存在PWM开关逆变器中的高频开关过程,因此也没有高频电磁辐射。其容量由直流电源的容量、开关器件的电流限值共同决定。变频电源中的新型线性功率放大器效率可高达96%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1130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68660.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性功率放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线性功率放大器效率电路拓扑及方法,该电路拓扑,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模块、逐级导通控制模块、线性功率放大模块、信号源模块和补偿控制模块。线性功率放大器通过控制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状态,使得开关器件的导通阻抗与负载阻抗进行线性动态分压,实现对控制信号的不失真跟随,将微弱功率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解决了常规的线性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波形之间较大的电压差值导致其损耗大,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多电平分级逐段线性化的拓扑结构可以将放大器的热损耗均匀分布在各个半导体器件模块中,使得线性功率放大器的散热压力大幅降低,提高了线性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104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20342.7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大器技术,具体涉及基于多抽头变压器的高效率大容量分段线性功率放大器,包括多抽头变压器和负载,多抽头变压器为关于中心抽头对称分布的多抽头变压器;还包括低压直流电压源、多个二极管、多个驱动信号源、多个驱动控制单元和多个射极跟随器电路;多抽头变压器二次侧连接负载。电压源提供能量输入,信号源通过射极跟随器电路控制放大器输出的波形,多抽头变压器的一次侧整合跟随器电路分段输出的波形从而在二次侧产生最终输出。多抽头变压器一方面通过变比配合实现升压输出,另一方面起到了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多个射极跟随器电路的调整管逐一线性导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管压降,使得放大器工作在高效率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10949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8942.6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交流调压与电压滤波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信号产生单元、乙类线性放大结构、供电电源,信号产生单元为乙类线性放大结构的栅极提供多路独立电压信号,乙类线性放大结构的源极作为整个电路的电压输出点。利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组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供电电源与输入信号的电压波形为同频同相的正弦波,输入变化的电压信号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输入标准的正弦波信号可达到电压滤波的目的。该方法具有连续平滑调压、精准滤波及快速动态响应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70383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835893.5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RIS辅助稀疏联邦学习网络的传输方案设计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对本地梯度信息稀疏率建模并构建面向联邦学习性能最大化的传输方案设计优化问题。通过求优化问题对传输码长的二阶导数证明了优化问题关于传输码长为凸问题,进而采用KKT条件推导出最优码长闭式解,并基于此实现优化问题的降维。然后基于块坐标下降算法求解降维后的优化问题,并得到一种高效的编码速率、发射功率和RIS相位矩阵的设计方案。本发明显著提高了RIS辅助的稀疏联邦学习网络的性能,可广泛的应用于诸多实际应用场景且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30074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451833.3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过期信道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端定期对信道向量进行估计并计算SNR,然后基于信道状态索引值表格将SNR映射为CQI并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将接收端的反馈信息作为输入,采用DQN算法对当前时隙的编码调制等级进行选取,然后采用OLLA算法对选择的编码调制等级进行修正,最后将信号发射至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进行解调并计算BLER,然后将信号解调结果和BLER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基于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计算奖励,并基于此更新OLLA‑DQN算法的参数以演进测量量和最优编码调制等级的映射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在接收端不精确CSI反馈的情况下的准确编码调制等级选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