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450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34872.1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综合储能设备的面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动态增容方法,首先利用储能设备对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能内的高频变化分量进行平抑,其次分析平抑高频变化分量后传输电能的谐波特性,接着在动态增容过程中考虑内部电能谐波的影响,最终得出面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动态增容结果。本发明通过配备混合储能设备,对输入电能中的高频分量进行平抑,避免因高频分量变化造成的热失稳,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9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27179.4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F17/16 , G06F18/15 , G06F18/2413 ,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断路器内绝缘性能进行评估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断路器内绝缘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原则,确定关键评估指标;分别确定所述关键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以及客观权重,基于所述主观权重以及客观权重,计算所述关键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聚类云模型,建立所述关键评估指标的综合判断矩阵;基于所述综合权重、所述综合判断矩阵,获取断路器内绝缘性能的综合判断值,基于所述综合判断值,确定断路器内绝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679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66206.6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T17/20 , G06T17/10 ,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有限元计算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应建基面的土石坝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生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最大断面的平面标准网格进行等距平推应用于所有横向分段断面上,然后对所有断面的地面线进行微调,最后对由相邻断面两两进行连接构筑所得的三维初始网格分A、B、C三类,分别进行保留、拆分和塌缩拆分的处理,得到满足Solid185单元要求的三维网格单元,然后汇总得到三维有限元网格。相比于通过切割三维网格适应地形建基面的方法,本申请考虑了大坝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建基面的复杂性,通过针对特定单元要求进行分类处理,改善了人工建模费时费力、容易出错的问题,而且为水工有限元分析创新提供了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79642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4274.5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快硬铜渣粉基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胶凝材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铜渣粉55~70份,粉煤灰10~25份,矿渣粉20~35份,活性激发剂8~12份,水25~35份。本发明技术可协同处置多种固体废弃物,制备的铜渣粉基胶凝材料具有铜渣利用率高、凝结快、早期强度高、性能调控好、绿色环保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掺加水泥,CO2排放少,能耗低,有利于解决目前铜尾渣资源高效化利用问题,在尾矿的原位快速固结、建筑物快速修补和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90558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711104300.4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GIS设备检修领域,公开了一种GIS设备全天候柔性检修室系统,包括:检修室骨架系统、防雨面料系统、连接紧固辅配件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检修室骨架系统包括可扩展的气柱框架式双层墙体单元、通用屋顶和特制屋顶以及单层门结构单元;防雨面料系统安装在所述检修室骨架系统的外部,防雨面料系统包括透明PVC膜和牛津布;连接紧固辅配件系统设置在所述检修室骨架系统的内部,连接紧固辅配件系统包括橡皮拉绳、防风沙箱;智能监测系统设置在所述检修室骨架系统的内部。本发明能够确保在雨雪恶劣天气环境下能展开GIS设备解体检修,让其在检修中发挥更高的效率,大大减少大面积停电时间和提高经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46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96180.X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直流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T5/50 , G06V10/25 , G06V10/40 , G06T3/4038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换流阀故障诊断方法、介质和设备,方法包括:获取换流阀的原始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第一预处理得到待识别图像;待识别图像包括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的拍摄光不同,根据待识别图像生成换流阀区域图像,对换流阀区域图像进行至少一次特征提取和至少一次特征融合,得到最终特征,换流阀区域图像包括第一换流阀图像、第二换流阀图像和第三换流阀图像,对最终特征进行第一采样得到细节融合特征,将细节融合特征通过预测模块,得到换流阀状态的特征值,根据换流阀状态的特征值得到换流阀故障诊断结果。本发明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应用于换流阀故障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2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44190.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硬围岩隧洞掏槽爆破快速掘进施工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隧洞岩性条件和断面尺寸延断面的中心线为中心设置掏槽区,掏槽区包括设置于所述中心线的辅助中深掏槽直孔以及延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楔形掏槽孔,辅助中深掏槽直孔和楔形掏槽孔在掌子面的垂直方向上交错布设;根据隧洞开挖需求在断面的其它区域设置崩落孔、底板孔和光爆孔;向辅助中深掏槽直孔、楔形掏槽孔、崩落孔、底板孔和光爆孔内装填炸药;按照楔形掏槽孔、辅助中深掏槽直孔、崩落孔、底板孔和光爆孔的顺序进行微差爆破。本发明在掏槽结构上使用辅助中深掏槽直孔与楔形掏槽孔相结合,提升了炮孔利用率和爆破循环进尺,降低了单位循环进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3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95066.9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6/51 , G06F16/583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海量点云数据的双层快速索引方法及系统,包括:对获取的地下洞室的点云数据进行抽样处理,得到洞室点云初始模型;根据点云初始模型,获取洞室关键特征断面中心点,拟合洞室轴线单位向量;基于拟合的洞室轴线向量,沿洞室轴向构建洞室点云数据的顶层分段索引结构;对于顶层分段后的每个点云子集,构建虚拟八叉树索引结构,并记录到节点文件,得到地下洞室点云数据双重索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索引的解决思路,沿洞室轴线对地下洞室工程点云数据进行分段分解,而后对每个分段点集进行虚拟八叉树索引构建。在双层索引结构的支持下,有效提高点云空间索引节点的平衡性和查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1184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546421.6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6/21 , G06F9/50 , G06F9/54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边协同的流域突发水污染溯源方法。在流域范围内布设各种联网终端设备以实时监控水文水质信息,组建分布式的末级支流流域边缘端服务接口以进行水文水质情景数据处理和传输控制,建立云中心以实现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正向并行计算和水质响应数据库构建,形成流域突发水污染溯源云边协同体系;基于已部署的云边协同溯源体系,根据终端实时监控信息进行污染源的三级筛查,逐步搜索疑似水文水质情景,发布污染源位置和排放强度。本发明提供的水污染溯源方法从流域角度出发建立了云边协同的智慧处理体系,对污染因素与过程考虑全面,计算性能优越,能够提高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追溯的效率和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34251.X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边缘端多源异构生态环境大数据集成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集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数据获取步骤:获取边缘端各个边缘节点的数据;边缘节点数据库建立步骤:将各个边缘节点的数据按照对应的标准来构建数据库,得到各个边缘节点对应的数据库;数据库交互步骤:将各个边缘节点对应的数据库按照混合式交换架构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互;异构结构数据源集成步骤:将各个边缘节点的数据库内的异构数据源集成到一起,使用户以透明的方式访问这些数据源。本发明实现了数据的智慧感知、自动识别与网络融合,推进了多源异构数据协同共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