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商用车热管理仿真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610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02388.7

    申请日:2025-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混合动力商用车热管理仿真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子系统、电池包冷却子系统、电池包制热子系统、驾驶舱制冷子系统、驾驶舱制热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控制发动机冷却子系统、电池包冷却子系统、电池包制热子系统、驾驶舱制冷子系统和驾驶舱制热子系统的运作,发动机冷却子系统对发动机降温冷却;电池包冷却子系统对电池包降温冷却;驾驶舱制冷子系统将冷媒通入驾驶舱制冷;电池包制热子系统对电池包的制热;驾驶舱制热子系统用于驾驶舱制热,该系统将发动机和电池包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源,构建发动机冷却与制热系统仿真模型,使其达到目标温度,提高发动机能量转化效率。

    一种踏板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74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27393.8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踏板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步进电机、传动杆、凸轮、固定装置和控制系统,通过步进电机、传动杆和凸轮对车辆的油门踏板进行控制调节,其中控制系统具有接收用户设定的目标转速信号和发送电机驱动信号的功能,控制系统会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差异,向步进电机发送相应的电机驱动信号;如果当前发动机转速偏低,控制系统会让步进电机正向旋转;如果当前发动机转速偏高,控制系统会让步进电机反向旋转,凸轮在传动杆的带动下调整油门踏板的开合度,进而实现对汽车油门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固定装置的拆卸与安装还可以适配不同的车辆,达到便携与通用的效果。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减振降噪孚能夹层板

    公开(公告)号:CN1189689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29898.2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振动和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减振降噪孚能夹层板,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减振结构单元、压电片以及孚能电路,其中的减振结构单元为声学黑洞设置,上层板和下层板平行布置,多个减振结构单元设置在上层板和下层板间呈夹层板状结构,压电片安装在减振结构单元外侧,与孚能电路连接。具体通过将机械振动产生的波动能量由上下层板传递至夹层的减振结构单元,利用声学黑洞效应将结构中的波动能量聚集在特定的位置,再利用此处粘贴压电材料的电荷效应,在受到外力变形时,压电材料产生电荷,从而将结构振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进行能量回收,从而实现减振效果,降低噪声的产生。

    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500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43396.5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包括底盘减阻附件和位置调整装置,底盘减阻附件中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转动连接,横向导流板穿设在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的连接部上,用于阻碍气流上升,避免形成无序涡流,同时通过位置调试装置中的两侧直线导轨以及伺服电机实现纵向导流板的横向位置以及角度调整,纵向上部导流板将部分正向来流导向底盘两侧,防止部分气流经过车厢下方后上扬,纵向下部导流板将底部气流尽可能的导向地面,减小其上扬和回卷的效应产生更大范围的涡流区域。最终使上部涡流向车厢尾部收缩移动,下方涡流朝向地面移动,负压区整体面积变小,改善了整车的气动性能。

    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872088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783028.4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包括底盘减阻附件和位置调整装置,底盘减阻附件中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转动连接,横向导流板穿设在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的连接部上,用于阻碍气流上升,避免形成无序涡流,同时通过位置调试装置中的两侧直线导轨以及伺服电机实现纵向导流板的横向位置以及角度调整,纵向上部导流板将部分正向来流导向底盘两侧,防止部分气流经过车厢下方后上扬,纵向下部导流板将底部气流尽可能的导向地面,减小其上扬和回卷的效应产生更大范围的涡流区域。最终使上部涡流向车厢尾部收缩移动,下方涡流朝向地面移动,负压区整体面积变小,改善了整车的气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