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0017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010039787.8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包括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锥形孔和第二通孔,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壁设有一组呈燕尾状的凹槽,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内设有可活动的中空的锥形管夹,锥形管夹由一组夹块组成,锥形管夹内腔设有轴向带充压孔的充压头。这种结构简单实用,在无须密封圈的情况下实现换热管管端处的硬密封,并将换热管的流体压力胀接与管端扩口两道工序整合一体化,解决了目前流体胀接换热管过程中换热管产生弯曲、密封圈损耗高以及密封可靠性不佳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00171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2010039787.8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包括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锥形孔和第二通孔,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壁设有一组呈燕尾状的凹槽,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内设有可活动的中空的锥形管夹,锥形管夹由一组夹块组成,锥形管夹内腔设有轴向带充压孔的充压头。这种结构简单实用,在无须密封圈的情况下实现换热管管端处的硬密封,并将换热管的流体压力胀接与管端扩口两道工序整合一体化,解决了目前流体胀接换热管过程中换热管产生弯曲、密封圈损耗高以及密封可靠性不佳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1614075U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20079093.2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包括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锥形孔和第二通孔,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壁设有一组呈燕尾状的凹槽,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内设有可活动的中空的锥形管夹,锥形管夹由一组夹块组成,锥形管夹内腔设有轴向带充压孔的充压头。这种结构简单实用,在无须密封圈的情况下实现换热管管端处的硬密封,并将换热管的流体压力胀接与管端扩口两道工序整合一体化,解决了目前流体胀接换热管过程中换热管产生弯曲、密封圈损耗高以及密封可靠性不佳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