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6399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55784.4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粉末锭高压氧化制备银氧化锡触头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需要制备的银氧化锡触头的材料配比计算所需物料的用量,称取相应量的物料制成银锡合金粉;2)将银锡合金粉制成锭坯;3)锭坯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预烧结,得到预烧锭;所述预烧结的温度为300~800℃,时间为2~5h;4)预烧结锭置于含氧气氛中氧化,得到氧化锭;所述氧化的工艺参数为:压力为0.2~1MPa,温度为600~900℃,时间为2~10h;5)所得氧化锭进行烧结,挤压,即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可提高颗粒粉末之间的结合强度,并进一步改善银氧化锡材料组织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银氧化锡触头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和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99881.7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粘合剂是由2,3,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和非对称性结构芳香族二胺以1:1的摩尔配比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缩聚合成反应形成的聚酰胺酸溶液发生酰亚胺化反应而得到;其中,所述的非对称性结构芳香族二胺为3,4'‑二氨基二苯醚或3,4'‑二氨基二苯硫醚,或者是两者的组合;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用量为使所得聚酰胺酸溶液中的固体成分含量≤5wt%。采用本发明所述粘结剂配制锂电池负极浆料进一步制备而成的电池具有优异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68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811655460.2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LiNi0.7Co0.1Mn0.2O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电池。该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制备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时先引入镁元素,然后在共沉淀反应后期改用偏钨酸铵水溶液作为络合剂,利用偏钨酸铵在水中水解后以氨离子和钨酸根离子出现,将氨离子充当络合剂用于补偿共沉淀反应,而钨酸根离子在沉淀反应阶段中形成的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表面上部分沉积,实现钨元素的原位引入,之后再经锂化处理以获得表面含钨元素的三元正极粉末。本发明通过添加镁元素及表面部原位掺杂钨元素,使所得改性三元正极粉末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等得到有效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811655459.X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LiNi0.6Co0.2Mn0.2O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电池。该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制备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时先引入镁元素,然后在共沉淀反应后期改用偏钨酸铵水溶液作为络合剂,利用偏钨酸铵在水中水解后以氨离子和钨酸根离子出现,将氨离子充当络合剂用于补偿共沉淀反应,而钨酸根离子在沉淀反应阶段中形成的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表面上部分沉积,实现钨元素的原位引入,之后再经锂化处理以获得表面含钨元素的三元正极粉末。本发明通过添加镁元素及表面部原位掺杂钨元素,使所得改性三元正极粉末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等得到有效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263576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527541.1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粘合剂、其制备方法、含有该粘合剂的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粘合剂含有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以及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其中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的0.2~3.5wt%,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占粘合剂体系中固体成分总重量的99.8~96.5wt%;所述的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为不含苯环的嘧啶或吡啶或噻吩结构类锂盐,或者是它们中任意两种以的组合。本发明通过小分子有机芳香杂环类锂盐改性聚酰胺酸和/或聚酰亚胺,使所得电池在保持较高首次充放电效率的同时具有优异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24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09234.6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介电高绝缘强度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制备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然后在聚酰胺酸树脂溶液中加入银盐分散液和增强填料分散液,混匀,所得混合树脂溶液在流涎成膜后经恒温热分解、亚胺化、定型处理,即得;其中,银盐分散液和增强填料分散液分别为银盐和增强填料分别分散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它们的加入量分别为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固含量的0.1~10wt%和0.5~8.5wt%;所述恒温热分解处理是在190~220℃条件下保温分解,分解时间≥5min。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薄膜不仅具有较低的介电性,还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绝缘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46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711271991.7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6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海绵状硅粉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海绵状硅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硅钙镁合金粉末;在硅钙镁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铟铋合金层;通过氧化工艺氧化包覆有铟铋合金层的硅钙镁合金粉末;氧化后酸洗去除氧化物、铟、铋、钙及镁,得到初始的海绵硅粉;对初始的海绵硅粉在介质中球磨,得到微孔结构的海绵状硅粉。本发明在硅钙合金的基础上,通过与镁金属合金化,形成表面包覆硅镁合金的硅镁钙合金粉,再在镁硅钙合金粉表面,形成空气中相对稳定、熔点低于镁燃点的铟铋合金层,以减小硅钙镁合金粉的着火自然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76827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655460.2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LiNi0.7Co0.1Mn0.2O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电池。该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制备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时先引入镁元素,然后在共沉淀反应后期改用偏钨酸铵水溶液作为络合剂,利用偏钨酸铵在水中水解后以氨离子和钨酸根离子出现,将氨离子充当络合剂用于补偿共沉淀反应,而钨酸根离子在沉淀反应阶段中形成的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表面上部分沉积,实现钨元素的原位引入,之后再经锂化处理以获得表面含钨元素的三元正极粉末。本发明通过添加镁元素及表面部原位掺杂钨元素,使所得改性三元正极粉末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等得到有效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975552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655457.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覆改性LiNi0.6Co0.2Mn0.2O2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该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制备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时先引入镁元素,然后在共沉淀反应后期改用钼酸铵水溶液作为络合剂,利用钼酸铵在水中水解后以氨离子和钼酸根离子出现,将氨离子充当络合剂用于补偿共沉淀反应,而钼酸根离子在沉淀反应阶段中形成的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表面上部分沉积,实现钼元素的原位引入,之后再经锂化处理以获得表面含钼元素的三元正极粉末。本发明通过添加镁元素及表面部原位掺杂钼元素,使所得改性三元正极粉末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等得到有效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27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644035.3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及产品和电池。所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为:以聚酰胺酸溶液为包覆液,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置于包覆液中搅拌混合一定时间,取出,干燥,所得聚酰胺酸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粉末先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低温热处理,再于氧化气氛中进行中温热处理,即得到碳包覆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采用该方法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不仅能够除去高镍三元正极粉末表面碱性,使得在将所得材料于常规条件下(露点-30℃)进行制浆时不会出现浆料变成凝胶现象,还能保证所得材料的充放电容量不受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