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组件
    1.
    发明公开
    电饭煲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7124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50037.X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饭煲组件。该电饭煲组件包括电饭煲、供水管、储米器和供米管。电饭煲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内锅,壳体内设置有供水通道和供米通道,供水通道和供米通道分别通往内锅,壳体上设置有与供水通道相连通的供水接口以及与供米通道相连通的供米接口。供水管的第一端与水源相连,供水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供水接头,供水接头与供水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储米器用于储藏大米,供米管的第一端与储米器相连,供米管的第二端设置有供米接头,供米接头与供米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电饭煲的独立使用或者与供水管、供米管的联合使用。这样一来,就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常规煮饭操作或者智能煮饭操作。

    单向传动结构、传送装置及生产线

    公开(公告)号:CN11229899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48444.9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向传动结构、传送装置及生产线,单向传动结构,包括:移动基座;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枢接在所述移动基座上;推动板,所述推动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的第二端,所述推动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基座外部,所述推动板具有工作端和配重端,所述工作端的重量小于配重端的重量;所述推动板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在所述推动板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工作端位于所述配重端的上方;在所述推动板的第二位置状态,所述工作端和所述配重端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推动板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从而取代了弹簧复位,使其结构更加简单,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供料装置及生产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4041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50182.X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料装置及生产线,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放置物料,所述升降平台具有起始位置和取件位置,所述取件位置高于所述起始位置,所述升降平台通过上升或下降在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取件位置间切换;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升降平台对应设置,所述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升降平台的起始位置对应设置,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物料传送至位于起始位置的所述升降平台上。本发明的供料装置通过设置传送机构,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方便拿取零件,不用再弯腰拿取,可以减少拿取时间,特别是遇到较重的物料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供料装置及生产线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2030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50156.7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料装置及生产线,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放置物料,所述升降平台具有起始位置和取件位置,所述取件位置高于所述起始位置,所述升降平台通过上升或下降在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取件位置间切换;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升降平台对应设置,所述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与所述升降平台的起始位置对应设置,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物料传送至位于起始位置的所述升降平台上,本发明的供料装置通过设置传送机构方便拿取零件,不用再弯腰拿取,可以减少拿取时间,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另外,由于可以改变传送机构的工作位置,可以实现物料回流,从而方便物料的回收。

    具有双向运输功能的传送装置及生产线

    公开(公告)号:CN11229894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48435.X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运输功能的传送装置及生产线,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放置有第一工艺板,所述第一工艺板沿所述第一导轨可移动;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的下方,所述第二导轨上放置有第二工艺板,所述第二工艺板沿所述第二导轨可移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工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同时驱动所述第二工艺板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本发明的传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并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分别放置第一工艺板和第二工艺板,使驱动机构在驱动第一工艺板沿移动的同时,驱动第二工艺板沿反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双层双向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充电宝及充电宝组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4966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739321.6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宝及充电宝组件。所述充电宝包括充电宝本体,所述充电宝在所述充电宝本体上开设有容纳充电线的容纳槽,其中,所述容纳槽包括与所述充电线的接头配合的接头槽,以及与所述充电线连线配合的线槽,所述线槽至少部分地呈U型分布,进而充电宝通过在充电宝本体上设置容纳充电线的容纳槽,并设置容纳槽中与充电线连线配合的线槽至少部分地呈U型分布,从而实现充电线和充电宝一体化存储方式,避免充电线容易丢失的情况,同时减少了充电线在充电宝上空间的占用,整个充电宝的结构更加的紧凑。

    一种供料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520530U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22463117.0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料装置,适于朝向流水线设置,包括主体架和供料台面,所述主体架设置在流水线的一侧,并与流水线另一侧的作业工位相对;所述供料台面设置在所述主体架上,并位于流水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供料装置,将物料的供应方式由侧边供料改为正前方供料,消除了员工在总装过程中拿取物料频繁转身的动作浪费,缩短了员工拿取物料的距离,减轻了员工的疲劳程度,提高了总装岗位的生产效率。

    一种自动取放设备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94460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3036572.9

    申请日:2023-11-10

    Inventor: 高明 陈伟泽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放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取放设备,包括支撑件;升降吸料机构,所述升降吸料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夹取机构,所述夹取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扫码机构,所述扫码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通过支撑件来承载升降吸料机构、夹取机构和扫码机构,升降吸料机构用于升降后对纸质件进行吸取,且两个升降吸料机构可不再单一的单次吸取纸质件,加快了整体的包装效率,且夹取机构可将升降吸料机构上的纸质件吸夹取,并移动至包装箱的上方,将纸质件抛落至包装箱中,扫码机构用于对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再通过PC端设定的程序将外包装箱条码与纸质件条码绑定,随后上传至MES系统,完成纸质件的传送和扫码。

    风扇前后网结构及风扇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268040U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21735535.4

    申请日:2023-07-04

    Inventor: 伍远召 高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前后网结构及风扇,风扇前后网结构包括设置在扇叶两侧的前网和后网,所述前网设置在风扇出风方向的一侧,所述后网设置在风扇背风方向的一侧,所述前网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后网固定连接;所述前网包括可分离的第一网面和第二网面,所述第一网面和所述第二网面通过轴销结构与所述后网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网面与所述第二网面的接触部位设置有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网面和所述第一网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够无需借助工具方便快捷的拆装风扇。

    落地扇底盘及落地扇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65287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1488451.9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落地扇底盘及落地扇,涉及风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落地扇的底盘配重块较重,移动时需要抬起来,不方便移动的技术问题。该落地扇底盘包括连接件、支架和脚轮;所述连接件的与落地扇的立柱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脚轮连接;所述脚轮设置有刹车。本实用新型将落地扇底盘替换为三个部件,便于落地扇的包装和运输。支架替代了现有落地扇的底盘配重块,移动时更为省力,同时,脚轮的设置更方便移动落地扇。刹车能够增大落地扇底盘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落地扇重心不稳,同时还能使落地扇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面放置,满足了更复杂的使用场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