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0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3091.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B23P15/00 , B23K1/00 , B23K1/008 , B23K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钎着率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材料;S11,加工内层管柱;S12,加工外管,将外管的一端进行封闭,外管的另一端为敞口端;S2,装配步骤S1中的材料;S3,真空钎焊,将步骤S2中装配完成的组件一起竖直放入真空钎焊炉中进行钎焊,外管内的钎料熔化,内层管柱在砝码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将熔融的钎料挤入内层管柱和外管之间的间隙内;S4,冷却,步骤S3中真空钎焊完成后,工件和真空钎焊炉一起进行冷却;S5,将步骤S4中冷却后的工件取出,再将工件的密封端去除,得到钎焊复合管。本发明能够实现动态填料,及时排除钎料熔化释放气体,并最终形成高钎着率的钎焊复合管。
-
公开(公告)号:CN114371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508778.X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液态金属多试样恒载荷应力腐蚀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熔化罐、实验罐、液体管道、冷却器、液态金属阀门和加载系统;熔化罐和实验罐金属密封;熔化罐和实验罐通过安装气体管道实现两个罐体连通,还设有充气支路、抽空支路和放气气路;加载系统包括试样定位安装结构、固定于实验罐的导轨、以及与试样定位安装结构连接的加载杠杆。试验准备后对系统进行抽空清洗,然后加热及注液并进行温控调节,最后试样取出。能够实现材料在流动液态金属中的应力腐蚀试验,试验条件更加接近服役环境,为材料的优选和适用性评价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11385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60144.7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特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凸肩带缺口的包壳式拉伸试样结构。本发明包括凸肩带缺口的拉伸试样和包壳壳体,包壳壳体合拢包裹在凸肩带缺口的拉伸试样外侧,包壳壳体通过上端内口凸起卡住凸肩带缺口的拉伸试样上凸肩以固定包壳壳体。本发明利用液态金属的毛细作用使其留存在试样与包壳的间隙中,保证试样在离位拉伸过程中始终处于液态金属浸润的环境下,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方便、准确评价材料脆化程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20606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163691.2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B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流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成大面积均匀稳定锂膜流的结构,包括若干个相同的弧形底壁单元,所述弧形底壁单元的上表面为一个弧度较小连续变化的凸起的曲面,下表面为一个弧度较小连续变化的凹陷的曲面,相邻的两个弧形底壁单元平行连接,连接边为长边。本发明在工程上简单易行,通过底壁的特殊结构设计引导和控制液态锂膜流,防止其收缩而获得完全覆盖底壁的液态锂膜流系统,为解决在润湿性不好情况下如何实现大面积完全覆盖底壁的锂膜流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锂膜流系统不仅适用于入口膜厚及流速较大的情况,同时还适用于入口膜厚及流速较小的情况,适用范围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733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6619.8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B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28 , G21B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液态锂平面膜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改变膜流的入口流速、敞口槽的底壁宽度及入口膜厚使其流动处于近似平衡流动状态;通过增加敞口槽底壁宽度的方法,降低膜流磁流体不稳定性以通过流速较高的稳定膜流流动;入口膜厚选择对应最大稳定流速的膜厚值,通过减小膜流下游底壁宽度的方法保证液态金属可以完全覆盖固体底壁;利用分段的方法保证偏滤器高热负荷的换热要求,通过多个膜流进出口的方法将整个流动距离分为若干段单独流动,以达到换热中温度限制的要求。其优点是:设计简单、工程造价低且容易实现,热负荷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51901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52684.6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28 , G21B1/13 , B32B15/00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态膜流流动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立聚变堆偏滤器流动稳定性的液态曲面膜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找到液态金属膜流稳定流动状态下当地磁场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通过改变膜流不同流动距离处当地倾斜角度适应梯度磁场的变化,控制由梯度强磁场引起的磁流体不稳定性,即采用曲面底壁的形状来适应梯度强磁场的变化;步骤二:利用在曲面底壁上方固定金属网的方法,保证液态金属沿曲率变化较大的曲面底壁流动;步骤三:通过调节不同流动距离处金属网孔的大小及其距曲面底壁的距离得到金属网上稳定的膜流流动。本发明解决了磁场强度变化较大的梯度强磁场环境下液态金属膜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508057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710082033.5
申请日:2007-08-31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B1/11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射-膜流液态金属自由表面系统。它包括射流发生器、射流喷嘴和射-膜流底板,射流发生器为金属腔体,在射流发生器的一侧设有液态金属入口接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射流喷嘴,射流发生器的底侧与射-膜流底板连接,射流喷嘴位于射-膜流底板上方。采用本系统,通过适当调整射流喷嘴的直径大小、排列方式以及与射-膜流底板的角度,可以获得稳定、平坦流动的射-膜流。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7354.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01F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高温液态金属的非接触式洛伦兹力流量计及方法,包括:电磁线圈、铁芯、力传感器、变送器和线圈励磁电源;电磁线圈设于待测管道两侧且缠绕在导磁的铁芯上;铁芯固定于测力支架上;测力支架与力传感器接触,力传感器连接变送器;电磁线圈连接线圈励磁电源;待测管道水平或竖直放置,液态金属在待测管道内沿水平或竖直方向流动;待测管道的外壁包裹有耐高温的隔热层;通过电磁线圈产生外加磁体,外加磁体产生的磁力线不能平行于液态金属的流动方向;利用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待测管道内流动的液态金属与外加磁体相互作用的洛伦兹力来实现待测管道内液态金属流量测量。本发明流量计测量部件不接触高温液态金属,无需接入待测管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1899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72499.2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聚变堆包层流量均匀分配的流道结构及使用方法,涉及聚变堆液态包层流量控制技术领域,由三级分支圆形管道组成,三级分支管道相互连通;第一级分支管道和第二级分支管道均为一根管道,且第一级分支管道的内径小于第二级分支管道的内径;第三级分支管道由多根尺寸相同的小管道组成并连接在第二级分支管道上;第一级分支管道上设置进口,第三级分支管道上设置出口;能够均匀分配液态金属的流量,可放置于包层任意位置,流量分配规律不受外加磁场方向及强度、进口流速、管壁导电率的影响,能够实现在第三级分支管道的各分支管内流量的均匀分配,避免对液态包层的工程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24227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611223633.4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B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体流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内容涉及一种降低液态包层MHD压降的结构;该结构通过在管道壁上加强扰动金属条,可以使管道内液态金属在较低入口流速的情况下充分湍流化,其感应电流分布较层流会杂乱许多,从而不能形成一致的阻碍液态金属向前流动的洛伦兹力,可有效降低液态包层管道内的MHD压降,同时较其它方法在工程上更容易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