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81511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943693.7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小型化、轻量化且热膨胀导致的变形小的热交换器(1)及其制造方法。准备具有心材层(A)和钎料层(B)的复合板(200),心材层(A)由含有Mg的铝合金构成;钎料层(B)由必须含有Si、含有Li、Be及Bi中的1种以上且限制了Mg的含量的铝合金构成。准备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内翅片(3)。组装具有中空结构体(20)、内翅片(3)、以及助焊剂的被处理物(10),中空结构体(20)由复合板(200)构成,在内侧配置有钎料层(B),并且具有钎料层(B)彼此抵接的抵接部(201);内翅片(3)收容于中空结构体(20)的内部;助焊剂含有Cs,并涂布于抵接部(201)及其附近。在不活泼气体气氛下加热被处理物(10)进行钎焊,制作热交换器(1)。
-
公开(公告)号:CN10688151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10943693.7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21/084 , B23K1/0012 , B23K1/008 , B23K1/19 , B23K1/203 , B23K35/002 , B23K35/0222 , B23K35/0233 , B23K35/0238 , B23K35/0244 , B23K35/025 , B23K35/286 , B23K35/288 , B23K35/36 , B23K35/3603 , B23K35/3605 , B23K35/383 , B23K2101/14 , B32B15/016 , F28F3/06 , F28F21/089 , F28F2275/04 , B23K1/20 , B23K35/30 , F28F21/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小型化、轻量化且热膨胀导致的变形小的热交换器(1)及其制造方法。准备具有心材层(A)和钎料层(B)的复合板(200),心材层(A)由含有Mg的铝合金构成;钎料层(B)由必须含有Si、含有Li、Be及Bi中的1种以上且限制了Mg的含量的铝合金构成。准备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内翅片(3)。组装具有中空结构体(20)、内翅片(3)、以及助焊剂的被处理物(10),中空结构体(20)由复合板(200)构成,在内侧配置有钎料层(B),并且具有钎料层(B)彼此抵接的抵接部(201);内翅片(3)收容于中空结构体(20)的内部;助焊剂含有Cs,并涂布于抵接部(201)及其附近。在不活泼气体气氛下加热被处理物(10)进行钎焊,制作热交换器(1)。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617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943932.9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设计自由度高、生产性及冷却性能优异、且安装于热交换器之后的尺寸精度高的热交换器用散热器(1)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用散热器(1)的热交换器。散热器(1)具有在板厚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板(2)、和以与多个翅片板(2)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保持多个翅片板(2)的连结部件(3)。连结部件(3)具有呈棒状的基部(31)、和从基部(31)的侧面突出的多个定位凸部(32)。各翅片板(2)具有将连结部件(3)的相邻的定位凸部(32)之间的基部(31)插入的卡定槽(21)。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61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0943932.9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509 , F28F3/06 , F28F3/12 , F28F2275/14 , H01L23/467 , H01L23/473 , H05K7/20154 , F28D1/00 , F28F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设计自由度高、生产性及冷却性能优异、且安装于热交换器之后的尺寸精度高的热交换器用散热器(1)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用散热器(1)的热交换器。散热器(1)具有在板厚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翅片板(2)、和以与多个翅片板(2)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保持多个翅片板(2)的连结部件(3)。连结部件(3)具有呈棒状的基部(31)、和从基部(31)的侧面突出的多个定位凸部(32)。各翅片板(2)具有将连结部件(3)的相邻的定位凸部(32)之间的基部(31)插入的卡定槽(21)。
-
公开(公告)号:CN1132282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80006941.X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IPC: H01L23/473 , H05K7/20
Abstract: 散热器(1)的制冷剂流路(2)具有制冷剂导入部(21)、制冷剂导出部(22)、制冷剂接触部(23)、制冷剂中继部(25)和连接部(24)。制冷剂接触部(23)沿从制冷剂导入部(21)起到制冷剂导出部(22)为止的制冷剂路径而相互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并构成为能够使冷却壁部和制冷剂接触。制冷剂中继部(25)配置于相邻的制冷剂接触部(23)之间,并构成为能够将制冷剂从制冷剂流路中的上游侧的制冷剂接触部(23)向下游侧的制冷剂接触部(23)中继。连接部(24)位于制冷剂中继部(25)和制冷剂接触部(23)之间,并且具有比制冷剂接触部(23)和制冷剂中继部(25)小的流路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76175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80079968.1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双重管在外管的内部配置内管(3)而成。双重管用于进行在内管(3)的内侧流动的流体与在内管(3)与外管之间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在双重管的直管部中,内管(3)具有多个以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部(31)。凸部(31)在双重管的长度方向上呈螺旋状位移。在直管部中,外管的内周面与内管(3)的凸部(31)相接,在外管与内管(3)之间形成有被划分成周向的多处的外侧流路。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直管部的截面中,在将各个外侧流路的最大深度设为D[mm]、将周向的圆弧长设为L[mm]时,全部外侧流路的D/L的值的平均值大于0.09且小于0.20。
-
公开(公告)号:CN113228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80006941.X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IPC: H01L23/473 , H05K7/20
Abstract: 散热器(1)的制冷剂流路(2)具有制冷剂导入部(21)、制冷剂导出部(22)、制冷剂接触部(23)、制冷剂中继部(25)和连接部(24)。制冷剂接触部(23)沿从制冷剂导入部(21)起到制冷剂导出部(22)为止的制冷剂路径而相互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并构成为能够使冷却壁部和制冷剂接触。制冷剂中继部(25)配置于相邻的制冷剂接触部(23)之间,并构成为能够将制冷剂从制冷剂流路中的上游侧的制冷剂接触部(23)向下游侧的制冷剂接触部(23)中继。连接部(24)位于制冷剂中继部(25)和制冷剂接触部(23)之间,并且具有比制冷剂接触部(23)和制冷剂中继部(25)小的流路截面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