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9502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880023678.8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 , H01M4/36 , H01M4/62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58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50/46
Abstract: 本文披露了一种不包括金属膜型集电器的用于电池的电极,其中所述电极被配置为具有芯‑壳结构,所述芯‑壳结构包括含电极活性材料的芯、以及涂覆或掺杂在所述芯的表面上的金属材料,以及披露了一种具有增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并表现出改善的寿命特性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565941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80053509.0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G11/06 , H01G11/24 , H01G11/28 , H01G11/32 , H01G11/38 , H01G11/42 , H01G11/50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和包含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天然石墨和镶嵌焦炭类人造石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如果将包含天然石墨和镶嵌焦炭类人造石墨的负极活性材料应用至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使用进一步促进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并且即使在不使用导电材料或使用少量导电材料时,也可以增加电极的导电性。此外,由于导电性的增加,能够增加锂二次电池的倍率限制特性,并且可以降低界面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4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20335.8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3 , H01M4/62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和用于制备负极的方法。所述负极包含:集电器;和布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含第一粒子、第二粒子和第三粒子;所述第一粒子包含含有人造石墨的第一核;和布置在所述第一核上且含有所述人造石墨的氧化物的第一壳;所述第二粒子为通过所述粒形分析仪测量的球度为0.70至0.92的人造石墨;所述第三粒子包含含有天然石墨的第二核;和布置在所述第二核上且包含所述天然石墨的氧化物的第二壳,其中所述第一粒子、所述第二粒子和所述第三粒子的重量比为10~30:40~80:10~30。所述负极能够改善负极活性材料层和集电器之间的粘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85179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780002605.6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包含所述材料的负极以及锂二次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复合负极材料、包含所述材料的负极以及锂二次电池,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含石墨烯片,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石墨烯片的两个表面上的两个以上涂层,其中所述两个以上涂层包含一个以上聚合物涂层和一个以上沥青涂层,且所述石墨烯片对所述两个以上涂层的重量比是1到0.01‑0.1(不含端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1931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80022659.8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485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以及包含其的负极和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硅氧化物,其中所述硅氧化物在1μm至20μm的平均粒径(D50)的粒径分布中的峰的半峰全宽(FWHM)在2至6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寿命性能和输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56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80008479.4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485 , H01M4/38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用作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含含有金属(M)-硅酸盐的硅氧化物材料和碳质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负极材料可以包含含有以预定比例彼此混合的金属(M)-硅酸盐的硅氧化物材料和碳质材料。根据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具有宽的粒度分布的碳质材料与金属-硅酸盐的复合材料,由此提供了改善的导电性和寿命特性。
-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501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580004820.0
申请日:2015-06-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13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低结晶人造石墨;和在低结晶人造石墨上形成的非晶质碳涂层,其中在XRD测定下的(002)面的间距d002为0.338nm至0.3396nm。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在锂二次电池中的使用可以在与电解质反应时形成更稳定的SEI层,因此可以提高锂二次电池的初始效率和可逆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2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8572.2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3 , H01M4/36 , H01M4/1393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负极包含集电器和布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含:包含第一粒子和第二粒子的第一核,所述第一粒子含有人造石墨;和布置在所述第一核上且包含所述人造石墨的氧化物的第一壳,所述第一粒子具有如通过粒形分析仪测定的0.94至0.98的球度,所述第二粒子是具有如通过粒形分析仪测定的0.70至0.92的球度的人造石墨,所述第一粒子和第二粒子具有1:1至1:9的重量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