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交换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2754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80086781.1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马达的废热的车辆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其执行用于冷却内燃机(11)的第一介质与用于冷却逆变器(21)的第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2),其执行第一介质与用于润滑变速器(31)和/或冷却马达(34、35)的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第三热交换器(3),其执行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切换阀(26),其使得能够在第一路径A与第二路径B之间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经由逆变器散热器(23)供应给逆变器(21),该第二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1)供应给逆变器(21);以及控制单元(40),其控制切换阀(26),使得当第一介质处于预定低温状态时选择第二路径B。

    油料过滤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90550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616352.9

    申请日:2016-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料过滤器,降低通路阻力的同时提高过滤性能。本发明的油料过滤器(1)具备:下壳体(3)以及上壳体(4)、被夹持在壳体(3、4)之间的过滤元件(5)。过滤元件由孔眼粗的第一过滤用材料(16)、层叠于第一过滤用材料的下游侧的孔眼细的第二过滤用材料(17)和层叠于其下游侧并且保持过滤用材料(16、17)的保持板(18)构成。第一过滤用材料具有与第二过滤用材料部分抵接的多个褶皱部(24),第二过滤用材料具有允许油料绕过的开口部(28)。油料依次通过过滤用材料,由过滤用材料捕捉异物。通过第一过滤用材料的油料的一部分沿着在褶皱部之间形成的油路(26)流动,通过与油路对应的开口部而绕过第二过滤用材料。

    车辆热交换系统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27546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980086781.1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马达的废热的车辆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其执行用于冷却内燃机(11)的第一介质与用于冷却逆变器(21)的第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2),其执行第一介质与用于润滑变速器(31)和/或冷却马达(34、35)的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第三热交换器(3),其执行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切换阀(26),其使得能够在第一路径A与第二路径B之间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经由逆变器散热器(23)供应给逆变器(21),该第二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1)供应给逆变器(21);以及控制单元(40),其控制切换阀(26),使得当第一介质处于预定低温状态时选择第二路径B。

    热交换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03666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569056.8

    申请日:2016-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以高水平兼顾热交换的热交换热量和通路阻力。就本发明的热交换器而言,油冷却器的芯部(1)通过将芯板(5)层叠并钎焊而交互地构成油通路(10)和冷却水通路(11)。在芯部(1)进行了热交换的油从顶部连通路(18)经由中心的油出口通路(L3)而被引导向油出口端口(23)。一部分的油从上下油通路(L2)的下端流经辅助通路(24)而被引导向油出口端口(23)。在油出口通路(L3)中流动的流量变少,通路阻力减小。

    热交换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5847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610952252.3

    申请日:2016-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使隔板(13)薄壁化而实现轻量化,并且设有将通路端口(28)和纵通路(L3)连通的连通路(43)。热交换器具有:芯部(11),在多个层叠的芯板(15)之间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形成有油通路(21)和冷却水通路(22),并且沿着层叠方向形成有油所流通的纵通路;底板(12),其开口形成有通路端口(29);隔板(13),其插装于底板和芯部之间。纵通路和通路端口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开配置。隔板(13)具有:薄板状的底壁部(33),其接合于底板(12)的上面;鼓出部(40),其以包围将纵通路(L3)和通路端口(29)连通的连通路(43)的周围的方式从底壁部(33)向层叠方向鼓出,前端的凸缘部与芯部(11)的最下面接合。

    热交换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8379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907158.0

    申请日:2017-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能够实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的提高。第一芯板(5)、第二芯板(6)具有形成在对角线上的一对油通过孔(11)和形成在与形成有油通过孔(11)的对角线不同的对角线上的一对冷却水通过孔(12)。就第一翅片板(9)、第二翅片板(10)而言,当在其俯视图上假想穿过该翅片板的中心并相互正交的第一基准线以及第二基准线时,具有与第一基准线平行的方向的流路阻力小于与第二基准线平行的方向的流路阻力的各向异性。一对油通过孔(11)在沿着第一基准线的方向上夹着第一翅片板(9)、第二翅片板(10),一对冷却水通过孔(12)在沿着第一基准线的方向上夹着第一翅片板(9)、第二翅片板(10)。

    内燃机排气回流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9694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510001798.2

    申请日:2005-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32 F02M2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回流装置,在筒状壳体(1)的内侧同轴设置热交换用筒部件(5),在筒状壳体(1)两端分别具有气体流入口(2)和气体排出口(3),热交换用筒部件(5)在周壁上内藏有冷却液流通路(6),在筒状壳体(1)和热交换用筒部件(5)之间设置间隔筒(9),以热交换用筒部件(5)的内周侧作为第一气体冷却通路(11),热交换用筒部件(5)和间隔筒(9)之间、间隔筒(9)和筒状壳体(1)之间分别作为第二气体冷却通路(12)、迂回通路(10)。在筒状壳体(1)的气体流入口(2)侧设置流量调整阀(15),对应于内燃机运行条件,由流量调整阀(15)调整第一、第二气体冷却通路(11、12)和迂回通路(10)的气体通过比率。可防止装置大型化和气体冷却性能恶化。

    钎焊板、钎焊方法和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270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80013082.1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为了在不需要焊剂的情况下,在钎焊过程中廉价并且干净地提高钎焊性能和大量生产的效率。核心平板(11和12)用于在惰性气氛中进行钎焊,其中核心材料由铝合金构成,铝合金包含至少0.20重量%且不超过1.0重量%的Cu、至少0.8重量%且不超过1.8重量%的Mn和至少0.25重量%且不超过1.5重量%的Mg中的一种或多于一种。中间层由铝合金构成,其中Si和Fe不超过0.20重量%并且Cu、Mn和Cr不超过0.10重量%。钎焊材料层由铝合金构成,铝合金包含至少10重量%且不超过15重量%的Si和至少0.25重量%且不超过1.5重量%的Mg,并且具有根据DSC方法不超过575℃的熔点。在中间层和钎焊材料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包含至少0.02重量%且不超过0.25重量%的Bi。钎焊材料层在中间层一侧上的滴式流动试验中的流体系数是0.40至0.6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