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64613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9401.4
申请日:2015-04-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23/02 , B01J19/0013 , B01J2219/00054 , C09K5/20 , F28D15/00 , F28D2021/0094 , F28F226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输送系统,其具备热源(101、201)、散热部(102、202)、对液体状的热介质所流通的热介质流路(100)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流动控制部(103、203)。来自热源(101)的热通过热介质被输送给散热部(102)。热介质为具有溶剂及至少1种的溶质(40)的溶液。至少1种的溶质(40)由分子构成,该分子具备在热介质的温度达到预定的基准温度以下时选择性地接近溶剂的固液界面(50)的第1部位(41)和与第1部位(41)连接、且相对于溶剂为疏液性的第2部位(42)。
-
公开(公告)号:CN11038266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80015925.X
申请日:2018-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介质用基材含有亲水性离子液体及水。亲水性离子液体在25℃的粘度为30mPa·s以下。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良好,因此能够确保热介质用基材的热稳定性。另外,通过将亲水性离子液体在25℃的粘度设为30mPa·s以下,能够使热介质用基材的运动粘度降低。而且,通过使离子液体溶解于水中,能够得到凝固点下降的效果,因此能够实现低凝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73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80077427.3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热装置,其具备热源部(10)、温度调节面(11)和导热部(12)。热源部产生暖热或冷热中的至少任一种。温度调节面被划分为多个温度调节部,多个温度调节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热源部分离地配置。多个导热部以可在热源部与多个温度调节部之间传热的方式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热源部的热对划分为多个的温度调节部直接进行加热或冷却。因此,即使在配置在远离热源部的温度调节部中,也能够与配置在热源部附近的温度调节部同样地进行加热或冷却,能够将温度调节面全体调节至均匀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80024855.9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空气吹出装置(1)具备:管道部(14),该管道部形成用于使朝向吹出对象(2)吹出的工作气流通过的流路(18);以及孔形成部(12),该孔形成部在管道部的空气流下游侧形成成为工作气流的吹出口的吹出孔(10)。孔形成部具有涡产生构造(20),该涡产生构造产生辅助涡,该辅助涡的包含涡的旋转方向和涡轴的方向在内的涡特性与由工作气流在吹出孔的出口下游侧产生的横涡不同。涡产生构造以如下方式形成于所述孔形成部:辅助涡在具有涡的旋转方向和涡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与横涡不同的所述涡特性的状态下与横涡碰撞。
-
公开(公告)号:CN11007314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780077427.3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热装置,其具备热源部(10)、温度调节面(11)和导热部(12)。热源部产生暖热或冷热中的至少任一种。温度调节面被划分为多个温度调节部,多个温度调节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与热源部分离地配置。多个导热部以可在热源部与多个温度调节部之间传热的方式连接。由此,能够通过热源部的热对划分为多个的温度调节部直接进行加热或冷却。因此,即使在配置在远离热源部的温度调节部中,也能够与配置在热源部附近的温度调节部同样地进行加热或冷却,能够将温度调节面全体调节至均匀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52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4855.9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空气吹出装置(1)具备:管道部(14),该管道部形成用于使朝向吹出对象(2)吹出的工作气流通过的流路(18);以及孔形成部(12),该孔形成部在管道部的空气流下游侧形成成为工作气流的吹出口的吹出孔(10)。孔形成部具有涡产生构造(20),该涡产生构造产生辅助涡,该辅助涡的包含涡的旋转方向和涡轴的方向在内的涡特性与由工作气流在吹出孔的出口下游侧产生的横涡不同。涡产生构造以如下方式形成于所述孔形成部:辅助涡在具有涡的旋转方向和涡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与横涡不同的所述涡特性的状态下与横涡碰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