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9081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80016789.3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形成为能够切换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第一合流分支部(16a)、第二合流分支部(16b)以及第三合流分支部(16c)。室外热交换器(13)的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137b)与第一合流分支部(16a)连接。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4)的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143b)与第二合流分支部(16b)连接。室内蒸发器(15)的制冷剂入口与第三合流分支部(16c)连接。第一合流分支部(16a)、第二合流分支部(16b)以及第三合流分支部(16c)彼此连接。更进一步地,第一膨胀阀(17a)配置于将第一合流分支部(16a)与第二合流分支部(16b)连接的制冷剂通路(104)。第二膨胀阀(17b)配置于将第三合流分支部16c)与室内蒸发器(15)的制冷剂入口连接的制冷剂通路(103)。
-
公开(公告)号:CN11349081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80016789.3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形成为能够切换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第一合流分支部(16a)、第二合流分支部(16b)以及第三合流分支部(16c)。室外热交换器(13)的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137b)与第一合流分支部(16a)连接。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4)的一方的制冷剂出入口(143b)与第二合流分支部(16b)连接。室内蒸发器(15)的制冷剂入口与第三合流分支部(16c)连接。第一合流分支部(16a)、第二合流分支部(16b)以及第三合流分支部(16c)彼此连接。更进一步地,第一膨胀阀(17a)配置于将第一合流分支部(16a)与第二合流分支部(16b)连接的制冷剂通路(104)。第二膨胀阀(17b)配置于将第三合流分支部16c)与室内蒸发器(15)的制冷剂入口连接的制冷剂通路(103)。
-
公开(公告)号:CN1134741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80016810.X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1)具有: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回路连接部(20)、以及回路切换部(70c)。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将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与加热器芯(11)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将散热器(17)与发热设备(16)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部(25)将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与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流入流出。热管理系统(1)通过回路切换部(70c)切换为如下运转模式:使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以及使在发热设备(16)和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347419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80016810.X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1)具有: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回路连接部(20)、以及回路切换部(70c)。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将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与加热器芯(11)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将散热器(17)与发热设备(16)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循环。回路连接部(25)将高温侧热介质回路(10)与低温侧热介质回路(15)连接为能够供热介质流入流出。热管理系统(1)通过回路切换部(70c)切换为如下运转模式:使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以及使在发热设备(16)和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以经由加热器芯(11)的方式循环的运转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