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6001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0506879.2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电锤(1)具有电机(31)、驱动机构(4)、第1壳体(21)、第2壳体(25)、检测单元(6)和控制器(30),其中,第1壳体收容电机和驱动机构;第2壳体以至少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与第1壳体弹性连结;检测单元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控制器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机的驱动。检测单元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检测单元包括操作柄和霍尔传感器,操作柄被设置在第1壳体上,并与第2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联动;霍尔传感器被设置在第1壳体上,并通过操作柄的动作来检测顶端工具向后方的按压。据此,能够适当地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控制电机的驱动。

    冲击工具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6001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06879.2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电锤(1)具有电机(31)、驱动机构(4)、第1壳体(21)、第2壳体(25)、检测单元(6)和控制器(30),其中,第1壳体收容电机和驱动机构;第2壳体以至少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与第1壳体弹性连结;检测单元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控制器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机的驱动。检测单元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检测单元包括操作柄和霍尔传感器,操作柄被设置在第1壳体上,并与第2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联动;霍尔传感器被设置在第1壳体上,并通过操作柄的动作来检测顶端工具向后方的按压。据此,能够适当地检测顶端工具对被加工件的按压,控制电机的驱动。

    旋转冲击工具
    3.
    发明公开
    旋转冲击工具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46460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408558.8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冲击工具。旋转冲击工具具有电机、驱动机构、收容电机和驱动机构的工具主体、具有把持部的手柄和第1操作部件。驱动机构构成为通过电机的动力能够在包含至少进行绕驱动轴线旋转驱动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1模式和仅进行沿驱动轴线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的动作的第2模式的多个动作模式下选择性地进行动作。把持部构成为沿与驱动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能够由使用者把持。第1操作部件构成为通过由使用者进行操作,能够切换驱动机构的动作模式。第1操作部件被设置于工具主体中的与把持部相向的位置。据此,提供一种在旋转冲击工具中能够抑制用于切换模式的操作部的损伤的技术。

    作业工具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9892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604264.2

    申请日:2015-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在手柄能够相对于主体部移动的作业工具中,使作业工具的结构紧凑。锤钻(100)具有主体部(101)与手柄部(109)。主体部具有马达外壳(103)与齿轮外壳(105)。手柄部具有手柄前侧部分(161)与手柄后侧部分(162)。手柄前侧部分罩住马达外壳,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在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在马达外壳上设置有突起部(103a),该突起部在锤头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手柄前侧部分。该突起部隔着垫圈(171)与螺钉(170)螺纹配合。该垫圈与螺钉配置于手柄前侧部分与手柄后侧部分之间,通过使该垫圈及螺钉与手柄前侧部分的凸缘部(161b)相抵接,来限定手柄部的后方位置。

    冲击工具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14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710624846.6

    申请日:2017-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工具的防振壳体结构,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多个壳体间的滑动的稳定性的技术。锤钻(1)具有:第1壳体部(11),其收装马达和驱动机构;和第2壳体部(13),其通过弹性结构要素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具有:把持部(131),其沿马达轴的旋转轴(A2)方向延伸;上侧部分(133),其与把持部的上端部连接,并且覆盖第1壳体部的一部分;和下侧部分(135),其与把持部的下端部连接。第1壳体部具有:第1滑动部(81),其以能够相对于上侧部分滑动的方式构成;和第2滑动部(91),其以能够相对于下侧部分滑动的方式构成,且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对于马达主体部被设置在与第1滑动部相反的一侧。

    往复移动工具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590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195114.8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移动工具。电动锤(101)具有电机(2)、驱动机构(3)、主体壳体(11)、减振机构(7)和可动壳体(15)。减振机构被设置于主体壳体(11),包括向与活塞(337)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至少1个配重。可动壳体包括把持部(181),通过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连接于主体壳体,其能够在初始位置与比初始位置接近主体壳体的接近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至少1个配重的重心(G)相对于驱动轴线(A1)位于在上下方向上偏移的位置。第1弹性部件在上下方向上被配置在比第2弹性部件接近重心的位置。可动壳体被配置于接近位置时的第1弹性部件的载荷比第2弹性部件的载荷小。据此,提供往复移动工具中的减振机构的合理配置。

    作业工具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98920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510604264.2

    申请日:2015-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在手柄能够相对于主体部移动的作业工具中,使作业工具的结构紧凑。锤钻(100)具有主体部(101)与手柄部(109)。主体部具有马达外壳(103)与齿轮外壳(105)。手柄部具有手柄前侧部分(161)与手柄后侧部分(162)。手柄前侧部分罩住马达外壳,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在锤头(119)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在马达外壳上设置有突起部(103a),该突起部在锤头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手柄前侧部分。该突起部隔着垫圈(171)与螺钉(170)螺纹配合。该垫圈与螺钉配置于手柄前侧部分与手柄后侧部分之间,通过使该垫圈及螺钉与手柄前侧部分的凸缘部(161b)相抵接,来限定手柄部的后方位置。

    锤钻
    8.
    发明公开
    锤钻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644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0675147.X

    申请日:2023-06-08

    Inventor: 竹内一 渡边庆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锤钻。锤钻以多种模式选择性地进行动作,该多种模式包括沿驱动轴线仅呈直线状地驱动顶端工具的第1模式、和至少驱动顶端工具旋转的第2模式。锤钻具有开关、马达、开关操作部件、锁定部件和模式检测装置。开关操作部件具有主体和能够在突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突起。锁定部件能够在锁定解除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突起与螺线管的柱塞一体化,在当前模式为第1模式的情况下配置于突出位置,在当前模式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配置于退避位置。据此,能够提供与马达驱动用的开关的操作部件的锁定结构相关的改善。

    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8883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409560.7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S)包括:锤钻(1),其安装钻头(B);和集尘附件,其被安装于锤钻(1)。集尘附件具有:第1集尘附件(55),其被安装于锤钻(1)的外侧壳体(4),在安装状态下以遍及周向上的整周的方式覆盖钻头(B);第2集尘附件(70),其被安装于电机壳体(3)和下侧壳体(6),且具有集尘盒(75);和柔性软管(115),其用于连接第1集尘附件(55)与第2集尘附件(70)。并且,能够将由第1集尘附件(55)抽吸的粉尘经由柔性软管(115)收集到第2集尘附件(70)的集尘盒(75)。据此,获得一种即使使用普通钻头也能够连接柔性软管来进行集尘的电动工具用集尘系统。

    电动工具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1572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711063967.4

    申请日:2017-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在以电池可拆装的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中,其技术有益于防止电池的外部露出部位的损伤对策。锤钻(1)具有:电机(2),其具有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业轴(A1)交叉,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2);外壳(10),其收容电机;电池安装部(6),其构成为以可拆装的方式来安装电池(9),并且被设置于外壳,在上下方向上隔着电机而被配置在作业轴的相反侧;电池保护部(7),其被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部。电池安装部构成为,将电池的上端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电池的下端部从外壳露出。电池保护部构成为,在将电池的上端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的情况下,保护电池的下端部的至少一个角部区域(90)免于受到外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