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98784A
公开(公告)日:2001-06-13
申请号:CN00134510.9
申请日:2000-1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4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41/007 , B24B23/04
Abstract: 抛光砂磨机(1)包括一个主体(2)和设在主体(2)下方的基板(12)。在主体和基板之间设有多个支爪组件(22)。每个组件包括铝制的柱形支爪(23)和位于支爪两端的橡胶O形圈(25)。每个支爪还包括其两端的直径减小部(24),O形圈便设在此处。直径减小部(24)配入O形圈中,并放入设在主体(2)和基板(12)相面对表面上的支爪座(26)中,从而在此沿轴向弹性支承铝支爪(23)。直径减小部(24)的轴向尺寸不大于O形圈(25)的厚度(即轴向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840295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71083.9
申请日:2006-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5F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在作业工具上而使用的握柄,有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本发明的握柄(121)具有:可安装在作业工具(101)上的安装部(123);插入了安装部(123)的同时,与该插入的安装部(123)以能够至少向着与作业工具(101)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相连接的筒状的把手部(125);配置在该把手部(125)的筒内周面和安装部(123)的外周面之间,对把手部(125)相对于安装部(123)的相对移动动作作用反弹力的弹性体(131),把手部(125)具有覆盖该把手部(125)的外表面的弹性构件(133),该弹性构件(133)与弹性体(131)一体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509303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071083.9
申请日:2006-03-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5F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在作业工具上而使用的握柄,有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本发明的握柄(121)具有:可安装在作业工具(101)上的安装部(123);插入了安装部(123)的同时,与该插入的安装部(123)以能够至少向着与作业工具(101)的振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相连接的筒状的把手部(125);配置在该把手部(125)的筒内周面和安装部(123)的外周面之间,对把手部(125)相对于安装部(123)的相对移动动作作用反弹力的弹性体(131),把手部(125)具有覆盖该把手部(125)的外表面的弹性构件(133),该弹性构件(133)与弹性体(131)一体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9134C
公开(公告)日:2004-05-12
申请号:CN00134510.9
申请日:2000-1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4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41/007 , B24B23/04
Abstract: 抛光砂磨机(1)包括一个主体(2)和设在主体(2)下方的基板(12)。在主体和基板之间设有多个支爪组件(22)。每个组件包括铝制的柱形支爪(23)和位于支爪两端的橡胶O形圈(25)。每个支爪还包括其两端的直径减小部(24),O形圈便设在此处。直径减小部(24)配入O形圈中,并放入设在主体(2)和基板(12)相面对表面上的支爪座(26)中,从而在此沿轴向弹性支承铝支爪(23)。直径减小部(24)的轴向尺寸不大于O形圈(25)的厚度(即轴向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206509593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20113645.5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PC: B23F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工具头的插孔产生变形造成工具头无法安装的电动工具的工具头安装结构以及电动工具,具有工具头安装部(2),所述工具头安装部(2)具有供工具头插入的插孔(21),在所述工具头安装部(2)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前端筋(22),所述前端筋(22)形成所述插孔(21)的轴向前端侧部分,在所述前端筋(22)的外周侧形成有外侧筋(23),所述外侧筋(23)围绕着所述前端筋(22)形成,在所述前端筋(22)与所述外侧筋(23)之间形成有间隙(27)。
-
公开(公告)号:CN202089202U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20149807.3
申请日:2011-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蓄电池组为电源的电动车,其能提高电动车的性能,并防止能源浪费。电动车(10)具备:车体(12);设置于车体(12)的驱动轮(32);给驱动轮(32)施加转矩的马达(38);蓄电池支座(50),可将多个蓄电池组(100)安装于该蓄电池支座,并可将多个蓄电池组(100)从该蓄电池支座卸下;以及从蓄电池组(100)向马达(38)供电的电路单元(70)。电路单元(70)能够将安装于蓄电池支座(50)的蓄电池组(100)与马达(38)电连接,且不论蓄电池组(100)的个数为多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