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齿线缆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5887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210125104.6

    申请日:2012-04-25

    IPC分类号: F16G9/00

    摘要: 提供一种不会对电动机等施加不必要的负载、不会损坏且耐久性良好的带齿线缆。带齿线缆(1)具备芯线缆(2)及在芯线缆(2)的外周螺旋状地卷绕的齿条(3),带齿线缆(1)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树脂连续覆盖芯线缆(2)及齿条(3)的外侧的覆盖层(4),带齿线缆(1)具有由于树脂覆盖齿条(3)而形成的螺旋状凸部(41)及由于树脂覆盖齿条之间而形成的螺旋状凹部(42),覆盖层(4)与芯线缆(2)和齿条(3)密接,螺旋状凹部(42)的覆盖层(4)的膜厚(D2)比螺旋状凸部(41)的覆盖层(4)的膜厚(D1)厚。

    带齿线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58878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125104.6

    申请日:2012-04-25

    IPC分类号: F16G9/00

    摘要: 提供一种不会对电动机等施加不必要的负载、不会损坏且耐久性良好的带齿线缆。带齿线缆(1)具备芯线缆(2)及在芯线缆(2)的外周螺旋状地卷绕的齿条(3),带齿线缆(1)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树脂连续覆盖芯线缆(2)及齿条(3)的外侧的覆盖层(4),带齿线缆(1)具有由于树脂覆盖齿条(3)而形成的螺旋状凸部(41)及由于树脂覆盖齿条之间而形成的螺旋状凹部(42),覆盖层(4)与芯线缆(2)和齿条(3)密接,螺旋状凹部(42)的覆盖层(4)的膜厚(D2)比螺旋状凸部(41)的覆盖层(4)的膜厚(D1)厚。

    带齿线缆及驱动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815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80009992.2

    申请日:2021-06-25

    发明人: 清水大地

    IPC分类号: F16G9/00 F16H55/26

    摘要: 带齿线缆具备芯线缆(2)和线圈部(3),并具有凸部(C1)和凹部(C2),所述凸部(C1)由呈螺旋状地缠绕的线圈部(3)形成,所述凹部(C2)形成于在带齿线缆(1)的轴X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凸部(C1)之间,带齿线缆(1)还具备:包覆层(4),将凸部(C1)及凹部(C2)利用树脂连续地包覆;及嵌条(5),沿着凹部(C2)而呈螺旋状地缠绕在包覆层(4)之上,并熔接于包覆层(4),通过使用该带齿线缆,在带齿线缆的外周具有将芯线缆及线圈部的外侧利用树脂覆盖的包覆层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包覆层的树脂被压破时的异响。

    带齿线缆及驱动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8156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80009992.2

    申请日:2021-06-25

    发明人: 清水大地

    IPC分类号: F16G9/00 F16H55/26

    摘要: 带齿线缆具备芯线缆(2)和线圈部(3),并具有凸部(C1)和凹部(C2),所述凸部(C1)由呈螺旋状地缠绕的线圈部(3)形成,所述凹部(C2)形成于在带齿线缆(1)的轴X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凸部(C1)之间,带齿线缆(1)还具备:包覆层(4),将凸部(C1)及凹部(C2)利用树脂连续地包覆;及嵌条(5),沿着凹部(C2)而呈螺旋状地缠绕在包覆层(4)之上,并熔接于包覆层(4),通过使用该带齿线缆,在带齿线缆的外周具有将芯线缆及线圈部的外侧利用树脂覆盖的包覆层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包覆层的树脂被压破时的异响。

    带齿线缆、具有带齿线缆的线缆装置及移动体的移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71507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153120.7

    申请日:2010-04-20

    IPC分类号: F16G9/00 F16H19/02

    CPC分类号: F16C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齿线缆,其能够使纱线不发生缺损地可靠地在引导构件的内表面上滑动从而减小滑动声音、而且不用粘接就能在保持纱线的柔软性的状态下将纱线保持在槽中。带齿线缆包括:芯线缆;金属线,其以恒定的间距呈螺旋状地缠绕在芯线缆的周围;纱线,其含有芯丝和固定在芯丝上的绒毛,该纱线呈螺旋状地缠绕在槽中,在将纱线呈螺旋状地缠绕在由芯线缆和金属线形成的、具有侧壁面和底面的槽中时,与侧壁面接触地自芯丝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配置绒毛,且上述绒毛具有向槽的外侧突出的长度,从芯丝的中心到底面的间隔小于在将纱线缠绕于槽中之前的从芯丝的中心到上述绒毛前端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