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8455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80088468.7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具备第1电介质膜、第2电介质膜、第1内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第1外部电极、和第2外部电极的薄膜电容器,上述第1内部电极具备:第1连接部,与上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第1主电极部,与上述第1连接部相连,比上述第1连接部薄;和第1薄膜部,从上述第1主电极部朝向上述第2外部电极延伸,比上述第1主电极部薄,上述第2内部电极具备:第2连接部,与上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和第2主电极部,与上述第2连接部相连,比上述第2连接部薄,上述第1主电极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主电极部对置,上述第2连接部具有厚度从上述第2外部电极朝向上述第2主电极部降低的降低区域,上述第1薄膜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连接部的降低区域对置。

    薄膜电容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84554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1880088468.7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具备第1电介质膜、第2电介质膜、第1内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第1外部电极、和第2外部电极的薄膜电容器,上述第1内部电极具备:第1连接部,与上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第1主电极部,与上述第1连接部相连,比上述第1连接部薄;和第1薄膜部,从上述第1主电极部朝向上述第2外部电极延伸,比上述第1主电极部薄,上述第2内部电极具备:第2连接部,与上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和第2主电极部,与上述第2连接部相连,比上述第2连接部薄,上述第1主电极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主电极部对置,上述第2连接部具有厚度从上述第2外部电极朝向上述第2主电极部降低的降低区域,上述第1薄膜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连接部的降低区域对置。

    薄膜电容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34211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90000731.5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由树脂构成的第1电介质薄膜,具有第1主面及第2主面;第1电极层,与第1电介质薄膜的第1主面对置;第2电极层,与第1电介质薄膜的第2主面对置;由树脂构成的第2电介质薄膜,隔着第1电极层或第2电极层层叠于第1电介质薄膜,具有第3主面及第4主面;第1外部电极,设置为与第1电极层电连接;和第2外部电极,设置为与第2电极层电连接,上述薄膜电容器的特征在于,第1外部电极是阴极侧的外部电极,第2外部电极是阳极侧的外部电极,第1电极层具有被狭缝划分出的第1区域经由熔丝部相互连接的第1电极图案,第2电极层具有面积比第1区域大的第2区域,第2电极层的厚度大于第1电极层的厚度。

    薄膜电容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57969U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90000734.9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电容器(1)具备:由树脂构成的第1电介质薄膜(10),具有第1主面(11)及第2主面(12);第1电极层(30),设置在第1电介质薄膜(10)的第1主面(11);第2电极层(40),设置在第1电介质薄膜(10)的第2主面(12);和由树脂构成的第2电介质薄膜(20),隔着第1电极层(30)或第2电极层(40)层叠于第1电介质薄膜(10),具有第3主面(21)及第4主面(22),薄膜电容器(1)的特征在于,第1电极层(30)具有被狭缝(33、36)划分出的第1区域(35)经由熔丝部(34)相互连接的第1电极图案,第2电极层(40)具有面积比第1区域(35)大的第2区域(42)。

    薄膜电容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7048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80088467.2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具备第1电介质膜、第2电介质膜、第1内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第1外部电极、以及第2外部电极的薄膜电容器,其中,上述第1内部电极具备:第1连接部,与上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第1主电极部,与上述第1连接部连结,比上述第1连接部薄;以及第1薄膜部,从上述第1主电极部朝向上述第2外部电极延伸,比上述第1主电极部薄,上述第2内部电极具备:第2连接部,与上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以及第2主电极部,与上述第2连接部连结,比上述第2连接部薄,上述第1主电极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主电极部对置,且不与上述第2连接部对置,上述第1薄膜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连接部对置。

    薄膜电容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7048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880088467.2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具备第1电介质膜、第2电介质膜、第1内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第1外部电极、以及第2外部电极的薄膜电容器,其中,上述第1内部电极具备:第1连接部,与上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第1主电极部,与上述第1连接部连结,比上述第1连接部薄;以及第1薄膜部,从上述第1主电极部朝向上述第2外部电极延伸,比上述第1主电极部薄,上述第2内部电极具备:第2连接部,与上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以及第2主电极部,与上述第2连接部连结,比上述第2连接部薄,上述第1主电极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主电极部对置,且不与上述第2连接部对置,上述第1薄膜部隔着上述第1电介质膜与上述第2连接部对置。

    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的外装壳体

    公开(公告)号:CN216957759U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90001326.2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的外装壳体。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具备在树脂薄膜的表面设置有金属层的金属化薄膜;树脂制的外装壳体,在内部收纳有上述电容器元件;以及填充树脂,填充于上述电容器元件与上述外装壳体之间,上述外装壳体在其外表面具备外表面凸部和使上述外表面凸部位于上述外装壳体的外表面的内方侧的外表面凹部,并且在与上述外表面凹部对置的内表面具备从该内表面突出的内表面凸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