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陶瓷电容器、包含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串及其安装体

    公开(公告)号:CN10537455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510497232.7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既能确保静电电容又能抑制由于因电介质层以及导电体层的热收缩率之差所产生的内部应力而产生裂纹。层叠体(11)在层叠方向上包含:内层部(11m)、和将内层部(11m)夹在相互之间的第1外层部(12b1)以及第2外层部(12b2)。上述层叠方向上的层叠体(11)的厚度的尺寸T0小于层叠体(11)的宽度W0。上述层叠方向上的内层部(11m)的厚度T1小于内层部(11m)的宽度W1。第1外层部(12b1)包含多个电介质层(12)之中位于最靠第1主面(111)侧的电介质层(12)。第2外层部(12b2)包含多个电介质层(12)之中位于最靠第2主面(112)侧的电介质层(12),比第1外层部(12b1)厚。第1外层部(12b1)的厚度h1与第2外层部(12b2)的厚度h2之和小于内层部11m)的厚度T1。

    层叠陶瓷电容器、包含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串及其安装体

    公开(公告)号:CN10537455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497232.7

    申请日:2015-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0 H01G4/012 H01G4/12 H01G4/1209 H01G4/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既能确保静电电容又能抑制由于因电介质层以及导电体层的热收缩率之差所产生的内部应力而产生裂纹。层叠体(11)在层叠方向上包含:内层部(11m)、和将内层部(11m)夹在相互之间的第1外层部(12b1)以及第2外层部(12b2)。上述层叠方向上的层叠体(11)的厚度的尺寸T0小于层叠体(11)的宽度W0。上述层叠方向上的内层部(11m)的厚度T1小于内层部(11m)的宽度W1。第1外层部(12b1)包含多个电介质层(12)之中位于最靠第1主面(111)侧的电介质层(12)。第2外层部(12b2)包含多个电介质层(12)之中位于最靠第2主面(112)侧的电介质层(12),比第1外层部(12b1)厚。第1外层部(12b1)的厚度h1与第2外层部(12b2)的厚度h2之和小于内层部11m)的厚度T1。

    层叠陶瓷电容器、包含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串、其安装体

    公开(公告)号:CN10537455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493277.7

    申请日:2015-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0 H01G4/012 H01G4/1218 H01G4/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包含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串、其安装体。其课题在于,在层叠陶瓷电容器中,抑制由于电介质层以及导电体层的热收缩率之差而产生的裂纹。为此,所采用的手段为,层叠陶瓷电容器(10)具备层叠体(11)和至少两个外部电极(14),层叠体(11)包含内层部(11m)和第1外层部(12b1)以及第2外层部(12b2)。在内层部(11m)中,交替层叠有电介质层(12)和导电体层(13)。第2外层部(12b2)包含外侧外层部(12b22)和内侧外层部(12b21)。外侧外层部(12b22)和内侧外层部(12b21)的边界部(12z)朝向第1主面(111)弯曲。

    层叠陶瓷电容器、包含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串、其安装体

    公开(公告)号:CN10537455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493277.7

    申请日:2015-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0 H01G4/012 H01G4/1218 H01G4/2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包含其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串、其安装体。其课题在于,在层叠陶瓷电容器中,抑制由于电介质层以及导电体层的热收缩率之差而产生的裂纹。为此,所采用的手段为,层叠陶瓷电容器(10)具备层叠体(11)和至少两个外部电极(14),层叠体(11)包含内层部(11m)和第1外层部(12b1)以及第2外层部(12b2)。在内层部(11m)中,交替层叠有电介质层(12)和导电体层(13)。第2外层部(12b2)包含外侧外层部(12b22)和内侧外层部(12b21)。外侧外层部(12b22)和内侧外层部(12b21)的边界部(12z)朝向第1主面(111)弯曲。

    层叠陶瓷电容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6868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80068015.9

    申请日:2023-08-18

    Inventor: 杉田洋明

    Abstract: 为了提供能够扩大对电容显现有贡献的内部电极的有效面积并且削减制造成本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第1内部电极层(16a)以及第2内部电极层(16b)在层叠体(12)的第1侧面(12c)以及第2侧面(12d)露出,第1内部电极层(16a)具有沿着层叠体(12)的第1侧面(12c)侧的缘的第1区域(23a)和沿着层叠体(12)的第2侧面(12d)侧的缘的第2区域(25a),第2内部电极层(16b)具有沿着层叠体(12)的第1侧面(12c)侧的缘的第3区域(23b)和沿着层叠体(12)的第2侧面(12d)侧的缘的第4区域(25b),在第1区域(23a)至第4区域(25b)形成有Ni‑Mg‑O相。

    层叠陶瓷电容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3769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80041204.7

    申请日:2023-05-30

    Inventor: 杉田洋明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耐湿性和高温可靠性这两者提高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陶瓷电容器(1)中,在层叠体(10)中多个内部电极层(30)彼此在高度方向(T)上对置的有效层部(11E)包含第1侧面侧有效层部(11E1)、第2侧面侧有效层部(11E2)、和中央部侧有效层部(11EC),第1侧面侧有效层部(11E1)以及第2侧面侧有效层部(11E2)的内部的电介质层(20)的高度方向(T)的平均厚度比中央部侧有效层部(11EC)的内部的电介质层(20)的高度方向(T)的平均厚度薄,第1侧面侧有效层部(11E1)以及第2侧面侧有效层部(11E2)的内部的电介质层(20)中的陶瓷材料的平均粒径比中央部侧有效层部(11EC)的内部的电介质层(20)的陶瓷材料的平均粒径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