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系统、成形件取出机、模具装置以及制造中空成形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3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80065519.0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不与开口部、内侧面接触地从吹塑模具搬出成形件的成形系统、成形件取出机、模具装置以及制造中空成形件的方法。成形系统(100)的成形件取出机(120)具备内插部(12)、抵接部(13)、凹部(14)以及吸引口(12b)。内插部(12)通过中空成形件(20)的成为吹塑销拔出口的开口部(21)而插入中空成形件(20)内。抵接部(13)配置于内插部(12)的周围,并与从成为吹塑销拔出口的开口部(21)分离规定距离的中空成形件(20)的外周面抵接。凹部(14)设置于内插部(12)与抵接部(13)之间,以抵接部(13)抵接于中空成形件(20)的外周面的状态收容成为吹塑销拔出口的开口部(21),并且与中空成形件(20)的内部构成一个连续的封闭空间。吸引口(12b)设置于内插部(12),并吸引周围气氛。

    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公开(公告)号:CN119526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889583.1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提高构成模具装置的中间模具的维护性。注射成型机的模具装置中的配置于固定侧模具与可动侧模具之间的中间模具(10)具备:支承部件(12)及支承部件(13),能够装卸地支承旋转的模具部的旋转轴(200)的两侧;以及连接部件(14),相对于支承部件(12)及支承部件(13),能够装卸地连接于上下方向的上侧,在从支承部件(12)及支承部件(13)装卸模具部时,从通过将连接部件(14)从支承部件(12)及支承部件(13)卸下而形成的空间装卸模具部。

    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公开(公告)号:CN119526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905103.6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一种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将包括中间模具的模具装置紧凑地容纳于注射成型机。注射成型机的模具装置中的配置于固定侧模具与可动侧模具之间的中间模具(10)具备:模具部(11),与固定侧模具和可动侧模具中的对置的模具进行模开闭动作;旋转框体(110),通过旋转轴(200)与模具部(11)一同旋转;支承部(12),经由轴体(171)及(181)支承旋转框体(110)的两侧;及旋转驱动部(19),将旋转力传递至旋转框体(110),模具部(11)及轴体具有能够配置供流体通过的配管(300)或电气配线的中空部,中空部的两端部形成有能够使配管(300)或电气配线在轴体的旋转轴方向上出入的出入口。

    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公开(公告)号:CN119526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905101.7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一种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通过模开闭动作进行在旋转模具的状态中以下状态之间的切换:为了进行模开闭动作而与固定侧的模具或可动侧的模具中的任一个对置的状态;及能够在与固定侧的模具对置的位置和与可动侧的模具对置的位置之间一边旋转一边移动的状态。配置在注射成型机的模具装置中的固定侧模具与可动侧模具之间的中间模具(10)具备:模具部(12),与固定侧模具和可动侧模具中的对置的对置模具进行模开闭动作;导杆(111),贯穿模具部,并引导模开闭动作;及旋转框体(11),具有旋转轴,在与导杆接合的状态下,与导杆及模具部一同旋转,模具部被导杆的前端部暂时把持,并被对置模具暂时把持。

    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公开(公告)号:CN1195266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889580.8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间模具、模具装置及注射成型机,实现包括中间模具的模具装置的紧凑化。注射成型机的模具装置中的配置于固定侧模具与可动侧模具之间的中间模具(10)是注射成型机的模具装置中的配置于固定侧模具与可动侧模具之间的中间模具,其具备:模具部(11),与固定侧模具和可动侧模具中的对置的模具进行模开闭动作;旋转框体(110),通过旋转轴(200)与模具部(11)一同旋转;支承部(12),经由轴体(171)及(181)支承旋转框体(110)的两侧;及旋转驱动部(19),将旋转力传递至旋转框体(110),支承部(12)容纳旋转驱动部(19)的至少一部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