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索的末端固定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588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189049.7

    申请日:2012-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105 F16C2226/74

    Abstract: 一种控制索的末端固定装置包括控制索(11)和托架(12)。控制索(11)具有内索(14)、外管(15)和固定在外管(15)端部且能弹性变形的索帽(16)。索帽(16)设置有小径部(17)和与该小径部(17)轴向两侧相邻的外管侧大径部(18)及前端侧大径部(19)。托架(12)具有切槽(27)、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凹部(34),其中,所述切槽(27)能供索帽(16)的小径部(17)从上方插入,所述卡合凸部(33)以从该切槽(27)的内壁(28)朝与内壁(28)相对的内壁(29)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通过外部操作力而使控制索(11)的外管(15)侧以与卡合凸部(33)卡合的小径部(17)为支点朝上方倾斜的状态下,所述卡合凹部(34)与外管侧大径部(18)的外周面的缘部(20)卡合。

    门把手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32782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91781.X

    申请日:2012-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手柄的松动并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门把手装置。门把手装置(1)包括:底座构件(3),该底座构件具有设于相对向的一对支承基板(3b)之间的把手支承部(3c);手柄(2),在该手柄的一端侧设有突出设置的臂部(2A)和轴支承部(2a),并在另一端侧设有操作部(2B),其中所述轴支承部设于所述臂部(2A)的前端并被所述底座构件(3)的把手支承部(3c)支承成能转动,所述操作部(2B)用于对设于所述底座构件(3)的柄(11)进行操作;以及双扭簧(弹性构件)(9),该双扭簧具有架设于所述底座构件(3)的一对支承基板(3b)间的限制部(9a),并利用其自身的作用力而与所述底座构件(3)的支承基板(3b)卡接,在所述手柄(2)的臂部(2A)形成有与所述弹性构件(9)的限制部(9a)卡合的凹部(2b)。

    门把手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3278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210491781.X

    申请日:2012-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手柄的松动并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门把手装置。门把手装置(1)包括:底座构件(3),该底座构件具有设于相对向的一对支承基板(3b)之间的把手支承部(3c);手柄(2A)和轴支承部(2a),并在另一端侧设有操作部(2B),其中所述轴支承部设于所述臂部(2A)的前端并被所述底座构件(3)的把手支承部(3c)支承成能转动,所述操作部(2B)用于对设于所述底座构件(3)的柄(11)进行操作;以及双扭簧(弹性构件)(9),该双扭簧具有架设于所述底座构件(3)的一对支承基板(3b)间的限制部(9a),并利用其自身的作用力而与所述底座构件(3)的支承基板(3b)卡接,在所述手柄(2)的臂部(2A)形成有与所述弹性构件(9)的限制部(9a)卡合的凹部(2b)。(2),在该手柄的一端侧设有突出设置的臂部

    控制索的末端固定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5883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189049.7

    申请日:2012-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105 F16C2226/74

    Abstract: 一种控制索的末端固定装置包括控制索(11)和托架(12)。控制索(11)具有内索(14)、外管(15)和固定在外管(15)端部且能弹性变形的索帽(16)。索帽(16)设置有小径部(17)和与该小径部(17)轴向两侧相邻的外管侧大径部(18)及前端侧大径部(19)。托架(12)具有切槽(27)、卡合凸部(33)和卡合凹部(34),其中,所述切槽(27)能供索帽(16)的小径部(17)从上方插入,所述卡合凸部(33)以从该切槽(27)的内壁(28)朝与内壁(28)相对的内壁(29)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通过外部操作力而使控制索(11)的外管(15)侧以与卡合凸部(33)卡合的小径部(17)为支点朝上方倾斜的状态下,所述卡合凹部(34)与外管侧大径部(18)的外周面的缘部(20)卡合。

    玻璃固定用护孔环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74677C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410073997.X

    申请日:2004-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玻璃固定用护孔环能长期保持稳定并能再次使用。它具有夹持窗玻璃(2)下部的第1、第2支持板部(6、8),在第1支持板部(6)上设与窗玻璃(2)的孔(12)嵌合的外筒(10),在第2支持板部(8)上设与外筒(10)嵌合的内筒(20)。在第1支持板部上形成用于将螺栓(16)插入外筒内的螺栓入口孔(13),在第2支持板部上形成用于使螺栓从内筒筒内向外部突出的螺栓出口孔(23)。另外,将螺母构件(31)保持在上述第2支持板部上,从而使该螺母构件的内螺纹孔(34)面向该第2支持板的螺栓出口孔。这样,通过将螺栓与螺母构件螺合,就可以保持由第1、第2支持板部形成的对窗玻璃的夹持。

    玻璃固定用护孔环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7111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410073997.X

    申请日:2004-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玻璃固定用护孔环能长期保持稳定并能再次使用。它具有夹持窗玻璃(2)下部的第1、第2支持板部(6、8),在第1支持板部(6)上设与窗玻璃(2)的孔(12)嵌合的外筒(10),在第2支持板部(8)上设与外筒(10)嵌合的内筒(20)。在第1支持板部上形成用于将螺栓(16)插入外筒内的螺栓入口孔(13),在第2支持板部上形成用于使螺栓从内筒筒内向外部突出的螺栓出口孔(23)。另外,将螺母构件(31)保持在上述第2支持板部上,从而使该螺母构件的内螺纹孔(34)面向该第2支持板的螺栓出口孔。这样,通过将螺栓与螺母构件螺合,就可以保持由第1、第2支持板部形成的对窗玻璃的夹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