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锁定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24093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161579.X

    申请日:2014-04-22

    Inventor: 杉原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5/02126 B62D1/197 Y10T70/595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转向锁定装置,该装置可确保车辆在碰撞时的驾驶员的安全性,即使在进行转向轴周边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可安装,并且该装置具有点火开关。一种转向锁定装置(100),包括:锁定螺栓(13),该锁定螺栓与锁芯(16)的转动连动,将转向轴的转动锁定或解除锁定;以及点火开关(14),该点火开关对应于锁芯(16)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在主体(10)的靠近后方的部位,在与锁芯(16)的转动轴线相垂直的主体侧方向设置该锁定螺栓(13),另外,上述点火开关(14)包括第1开关和第2开关,并设置在不同于上述锁定螺栓(13)的进出移动方向的主体的侧部,上述第1开关由点火开关(14)构成,上述第2开关由钥匙检测开关(18)构成。

    方向盘锁定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4618B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0810086578.8

    申请日:2008-03-20

    Inventor: 杉原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5/0211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自动复原不良的方向盘锁定装置,其具备:圆柱体部件(23),其被容纳在方向盘锁定体(10)内;凸轮部件(33),其与圆柱体部件一体转动;锁定螺栓(47),其在凸轮部件处于LOCK位置时进出从而锁定转向轴,另一方面在凸轮部件处于ACC位置、ON位置及START位置时向解锁位置后退;以及与凸轮部件连动转动的开关部件(点火开关(55)),凸轮部件上设置有从LOCK位置到ACC位置间延伸并使锁定螺栓向后退方向动作的第一凸轮面(41);从凸轮部件的ACC位置到ON位置间延伸的第二凸轮面(42);以及从凸轮部件的ON位置到START位置间延伸的第三凸轮面(43),其中第三凸轮面的半径(r3)形成得小于第一及第二凸轮面的半径(r1、r2)。

    转向锁定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24093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410161579.X

    申请日:2014-04-22

    Inventor: 杉原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5/02126 B62D1/197 Y10T70/595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转向锁定装置,该装置可确保车辆在碰撞时的驾驶员的安全性,即使在进行转向轴周边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仍可安装,并且该装置具有点火开关。一种转向锁定装置(100),包括:锁定螺栓(13),该锁定螺栓与锁芯(16)的转动连动,将转向轴的转动锁定或解除锁定;以及点火开关(14),该点火开关对应于锁芯(16)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在主体(10)的靠近后方的部位,在与锁芯(16)的转动轴线相垂直的主体侧方向设置该锁定螺栓(13),另外,上述点火开关(14)包括第1开关和第2开关,并设置在不同于上述锁定螺栓(13)的进出移动方向的主体的侧部,上述第1开关由点火开关(14)构成,上述第2开关由钥匙检测开关(18)构成。

    方向盘锁定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74618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86578.8

    申请日:2008-03-20

    Inventor: 杉原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5/0211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地防止自动复原不良的方向盘锁定装置,其具备:圆柱体部件(23),其被容纳在方向盘锁定体(10)内;凸轮部件(33),其与圆柱体部件一体转动;锁定螺栓(47),其在凸轮部件处于LOCK位置时进出从而锁定转向轴,另一方面在凸轮部件处于ACC位置、ON位置及START位置时向解锁位置后退;以及与凸轮部件连动转动的开关部件(点火开关(55)),凸轮部件上设置有从LOCK位置到ACC位置间延伸并使锁定螺栓向后退方向动作的第一凸轮面(41);从凸轮部件的ACC位置到ON位置间延伸的第二凸轮面(42);以及从凸轮部件的ON位置到START位置间延伸的第三凸轮面(43),其中第三凸轮面的半径(r3)形成得小于第一及第二凸轮面的半径(r1、r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