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板式压缩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62774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109179.X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一种斜板式压缩机包括具有曲柄室的缸体、旋转轴、斜板、活塞以及紧固件,紧固件在任两个相邻的活塞之间延伸穿过曲柄室。缸体还包括凸棱部、活塞侧壁表面和紧固件侧壁表面,其中,凸棱部从曲柄室的内表面向内突出、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成使得活塞和紧固件交替地定位在任两个相邻的凸棱部之间,活塞侧壁表面形成内表面且定位在位于活塞的相对侧上的任两个相邻的凸棱部之间,紧固件侧壁表面形成内表面且定位在位于紧固件的相对侧上的任两个相邻的凸棱部之间。在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与紧固件侧壁表面相比,活塞侧壁表面更远离旋转轴间隔开。

    活塞式斜盘压缩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7471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116904.0

    申请日:2014-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00

    Abstract: 一种活塞式斜盘压缩机,其包括:壳体、缸体、缸盖、旋转轴、多个缸膛、多个活塞、斜盘、多个压缩室、多个盖侧排出室、多个缸体侧排出室、出口以及排出路径。盖侧排出室设置在缸盖中。缸体侧排出室设置在缸体中。出口穿过壳体形成。排出路径形成在壳体中,并且制冷剂气体经由该排出路径从压缩室流过盖侧排出室、流至缸体侧排出室流动而流动至出口。在从压缩室流出的制冷剂气体流过与压缩室连通的一个盖侧排出室和流过一个缸体侧排出室之后,制冷剂气体流动至另一盖侧排出室。

    压缩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7472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119338.9

    申请日:2014-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0852 F04B27/0873 F04B27/1036 F04B27/1081

    Abstract: 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缸体、阀板、排出阀形成板和保持垫圈。排出阀形成板包括排出阀、连接部和排出阀接合部。排出阀打开和关闭排出口。多个排出阀支承部从连接部延伸以支承排出阀。排出阀接合部从连接部延伸。保持垫圈包括保持部、垫圈和保持垫圈接合部。保持垫圈限制排出阀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垫圈确保壳体与缸体之间的气密性。保持垫圈接合部通过使保持垫圈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排出阀形成板和保持垫圈通过连接该排出阀接合部和保持垫圈接合部而定位。

    斜板式压缩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62774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109179.X

    申请日:2013-03-29

    Abstract: 一种斜板式压缩机包括具有曲柄室的缸体、旋转轴、斜板、活塞以及紧固件,紧固件在任两个相邻的活塞之间延伸穿过曲柄室。缸体还包括凸棱部、活塞侧壁表面和紧固件侧壁表面,其中,凸棱部从曲柄室的内表面向内突出、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布置成使得活塞和紧固件交替地定位在任两个相邻的凸棱部之间,活塞侧壁表面形成内表面且定位在位于活塞的相对侧上的任两个相邻的凸棱部之间,紧固件侧壁表面形成内表面且定位在位于紧固件的相对侧上的任两个相邻的凸棱部之间。在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与紧固件侧壁表面相比,活塞侧壁表面更远离旋转轴间隔开。

    真空泵的防止漏油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88863A

    公开(公告)日:2004-04-14

    申请号:CN02143585.5

    申请日:2002-10-11

    Abstract: 罗茨泵利用二根回转轴(19、20)转动多个转子(23~32),吸入气体。每一根回转轴(19、20)穿过罗茨泵的后壳体件(14)。多个挡块(67、68、72)设置在每一根回转轴(19、20)上,与相应的回转轴(19、20)整体地转动,并防止油进入罗茨泵的第5个泵腔(43)中。在每一根回转轴(19、20)的轴线(191、201)周围制出锥形圆周表面(671)。每一个锥形圆周表面(671)设置在挡块(67)的端面(672)附近,并且比端面(672)更靠近存油区(331)。每一个锥形圆周表面(671)制成使圆周表面(671)和回转轴(19、20)的轴线(191、201)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泵腔(43)的一侧至靠近存油区(331)的一侧逐渐增加。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油进入泵腔(43)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