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分离和回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3841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045872.X

    申请日:2014-02-08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二氧化碳分离和回收系统包括允许包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与吸收液接触并排出第一富液的吸收塔,所述第一富液为已经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液,和致使所述吸收液释放包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并排出贫液的再生塔,所述贫液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所述富液的二氧化碳浓度。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使用水蒸汽加热所述再生塔中的吸收液的重沸器,和将所述第一富液分成第二和第三富液的分流器。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贫液加热所述第二富液的第一热交换器,和使用从所述重沸器排出的水加热所述第三富液的第二热交换器。

    酸性气体除去装置及酸性气体除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409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10826037.X

    申请日:201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降低从吸收了酸性气体的吸收剂中分离回收酸性气体所需要的热能的酸性气体除去装置及酸性气体除去方法。实施方式的酸性气体除去装置具备吸收塔、第1加热器、相分离槽、再生塔及第2加热器。吸收塔在规定温度下使含有酸性气体的气体与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感温性含氮化合物且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的水溶液构成的酸性气体吸收剂接触,使所述酸性气体被所述酸性气体吸收剂吸收,将所述酸性气体从所述气体中除去。第1加热器将吸收了所述酸性气体的酸性气体吸收剂加热至所述水溶液的最低临界共溶温度以上。相分离槽将经加热的所述酸性气体吸收剂相分离为富吸收剂相和所述感温性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所述富吸收剂相的贫吸收剂相。再生塔将所述富吸收剂相中的所述酸性气体放出。第2加热器装备在所述再生塔上且对所述富吸收剂相进行加热。下述式(1)中,R1为羟基烷基,R2是碳数为3~10的未取代环状烷基,R3为氢原子或未取代烷基。

    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59188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07755.6

    申请日:2011-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回收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的热能的二氧化碳回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吸收塔(101),当引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111)并与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液接触时,其产生并排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富液(301);二氧化碳释放装置(103)、(104),其通过加热从吸收塔(101)排出的富液(301),使含有部分二氧化碳的蒸汽释放,而排出半贫液(320)、(306);和再生塔(102A),其通过加热从二氧化碳释放装置(103)、(104)排出的半贫液(320)、(306),使含有残余二氧化碳的蒸汽释放和分离,而产生贫液(316),并将贫液(316)返回吸收塔(101)中。

    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74257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059738.5

    申请日:2014-02-21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二氧化碳分离和捕获装置包括:吸收塔,其允许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与吸收液体相接触并排出富液体;再生塔,其使吸收液体释放含有该二氧化碳的气体,并且排出贫液体;以及第一和第二再生热交换器,其使用贫液体来加热富液体。第一再生热交换器用来自第二再生热交换器的贫液体来加热富液体,并且排出成液相的富液体;以及第二再生热交换器用来自再生塔的贫液体来加热成液相的富液体。来自第一再生热交换器的贫液体和来自第二再生热交换器的富液体各自被供给到吸收塔和再生塔。

    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8571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061119.5

    申请日:2013-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1425 B01D53/1475 Y02C10/04 Y02C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再生热交换器的回收热量增大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及其运转方法。根据实施方式,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具备:吸收塔,使吸收液吸收二氧化碳,将吸收了上述二氧化碳的上述吸收液即富液排出;再生塔,使含有上述二氧化碳的气体从上述吸收液放出,将二氧化碳溶解浓度比上述富液下降了的上述吸收液即贫液与上述气体排出;进而上述系统具备再生热交换器,将在上述吸收塔与上述再生塔之间流动的上述富液用在上述再生塔与上述吸收塔之间流动的上述贫液的热而加热。而且,上述再生热交换器的上述富液的排出口被设置在比上述再生塔的上述富液的供给口高的位置处,以使从上述再生热交换器排出的上述富液成为气液二相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