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744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80058842.1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1/427 , B01D53/228 , B01D53/32 , B01D57/02 , B01D2255/1021 , B01D2257/504 , C01B32/50 , Y02C10/10 , Y02P20/126 , Y02P20/152 , Y02P20/57 , Y02P20/5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二氧化碳透过性并且可以用大幅降低的能量来运行的二氧化碳透过装置。根据本发明,所述二氧化碳透过装置包括第一气体扩散电极、第二气体扩散电极、在所述第一气体扩散电极和所述第二气体扩散电极之间的电解质膜、以及DC电源。所述二氧化碳透过装置加速二氧化碳从所述第一气体扩散电极附近的气体向所述电解质膜中的吸收,以便降低所述第一气体扩散电极的附近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且通过引起所述电解质膜中水的氧化反应,加速二氧化碳从所述电解质膜向所述第二气体扩散电极附近的气体的排放,以便将在所述第二气体扩散电极的附近的所述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富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97490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80059186.7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1/12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05 , C01B32/182 , C01B32/194 , C01B2204/20 , C01P2002/70 , C25B1/00 , C25B1/46 , C25B11/03 , H01M4/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碳系材料。根据本发明的碳系材料包含石墨烯,所述石墨烯掺杂有金属原子和选自由氮原子、硼原子、硫原子和磷原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非金属原子。通过使用CuKα射线对所述碳系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测量所得到的衍射图显示源自非活性金属化合物和金属晶体的峰的强度的最高者与(002)峰的强度的比例为0.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204002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80109469.6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20 , C12P1/04 , C12P3/00 , H01M4/8605 , H01M4/8673 , H01M4/90 , H01M8/16 , Y02E60/527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使用介质即可增加电流密度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1)具有由三维结构构成的聚集体,所述聚集体由导电微粒(2)和微生物(3)形成。聚集体(4)通过导电微粒(2)在希瓦氏菌(3)彼此之间分散,同时导电微粒(2)彼此之间也相互连结,以保持希瓦氏菌(3),从而作为整体形成三维结构。由此,希瓦氏菌(3)使电极(103)表面上的希瓦氏菌(3a)和从电极(103)表面到沿垂直方向离开的位置上的希瓦氏菌(3b)均保持在导电微粒(2)上,因而可使更多的希瓦氏菌(3)传递电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204002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0980109469.6
申请日:2009-03-27
Applicant: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20 , C12P1/04 , C12P3/00 , H01M4/8605 , H01M4/8673 , H01M4/90 , H01M8/16 , Y02E60/527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使用介质即可增加电流密度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1)具有由三维结构构成的聚集体,所述聚集体由导电微粒(2)和微生物(3)形成。聚集体(4)通过导电微粒(2)在希瓦氏菌(3)彼此之间分散,同时导电微粒(2)彼此之间也相互连结,以保持希瓦氏菌(3),从而作为整体形成三维结构。由此,希瓦氏菌(3)使电极(103)表面上的希瓦氏菌(3a)和从电极(103)表面到沿垂直方向离开的位置上的希瓦氏菌(3b)均保持在导电微粒(2)上,因而可使更多的希瓦氏菌(3)传递电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20278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43495.0
申请日:2009-10-29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01J35/02 , A61L9/00 , A61L9/01 , B01J23/72 , B01J23/7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5/004 , A61L9/205 , B01J21/063 , B01J23/72 , B01J23/745 , B01J23/83
Abstract: 通过用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以得到价带电位为3V以上(相比于SHE,pH=0)、价带与自价带激发的电子的电位(包括导带下端电位和孤立电位)间的带隙为3V以下的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然后将铜盐和/或铁盐沉积在所述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的表面上。所述铜盐或铁盐起到氧的多电子还原的催化剂的作用这一事实可以用来制得当受可见光照射时表现出强氧化分解活性的金属离子掺杂氧化钛。
-
公开(公告)号:CN101977688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0980110140.1
申请日:2009-03-19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9/18 , A61L9/205 , B01J23/72 , B01J23/888 , B01J35/004 , B01J37/0072 , B01J37/009 , B01J37/0211 , B01J37/0234 , B01J37/0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光催化剂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三氧化钨微粒和负载于所述微粒表面上的二价铜盐。其使得可以增加可见光照射下三氧化钨的氧化分解活性,其原因是二价铜盐可以用作氧的多电子还原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574124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1577.X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08L101/00 , B01J31/22 , C08G73/06 , H01B1/12 , H01M4/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6 , B01J31/22 , C08G73/06 , C08G73/0644 , C08L101/00 , H01B1/12 , H01M4/8605 , H01M4/8673 , H01M4/9008 , H01M4/9041 , H01M4/9083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Abstract: 导电性杂化材料含有具有细孔的共价性有机结构体和导体材料、且共价性有机结构体载持在导体材料上。通过使不具有导电性的共价性有机结构体载持在碳材料等导体材料上,能够赋予导电性,从而使其作为燃料电池的电极催化剂材料或其他伴随着电子移动的催化剂材料或电极材料使用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119118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80040517.8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72 , B01J21/063 , B01J35/004 , B01J35/023 , B01J37/0215 , C03C17/007 , C03C2217/42 , C03C2217/4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挥高的变应原失活化作用的变应原失活化剂。本发明所述的变应原失活化剂以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的氧化铜(I)微粒作为有效成分。在氧化铜(I)微粒的表面接触变应原时将变应原变性而丧失变应原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48256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80053835.3
申请日:2010-08-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IPC: C09D183/04 , B01J35/02 , B01J37/02 , C09D5/16 , C09D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5/004 , A61L2/0076 , A61L9/205 , B01J21/063 , B01J23/72 , B01J23/888 , B01J37/038 , C08K3/22 , C08K5/5415 , C08K5/5419 , C08K9/02 , C09D5/1618 , C09D7/62 , C09D18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涂覆材料,其可以形成通过可见光的照射显示出优越的使变应原失活的性质的涂膜。所述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涂覆材料包括以下组成: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材料,其由金属氧化物粒子和负载在其表面上的二价铜盐形成,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具有光学半导体特性并且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价带的电势为3V以上(相对于SHE,pH=0);粘合剂组分,其包括具有硅氧烷键的组分或通过反应形成硅氧烷键的组分;和氯离子化合物。当可见光照射到涂膜时,所示金属氧化物粒子在二价铜离子和氯离子的存在下显示出光催化剂活性,由此显示出显著高的使变应原失活性质。另外,可以防止光催化剂涂覆材料与涂膜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347649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17667.1
申请日:2012-02-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IPC: B01J35/02 , C09D5/14 , C09D7/12 , C09D133/00 , C09D143/00 , C09D2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133/16 , B01J21/063 , B01J35/002 , B01J35/004 , B01J35/006 , B01J37/0009 , B01J37/04 , C08G77/442 , C09D5/14 , C09D7/6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斥水性光催化组合物,其显示出高防污性,并且即便在例如室内空间的弱光环境下仍显示出高抗微生物活性和高抗病毒活性。所述斥水性光催化组合物包含斥水性树脂粘结剂、光催化材料和氧化亚铜。所述光催化材料和氧化亚铜彼此整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