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扳手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27635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250660.5

    申请日:2014-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21/02 B25B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该冲击扳手通过主锤和副锤向砧座的旋转方向施加打击而将螺栓牢固地锁紧,本发明的技术提高了设置于副锤与芯轴之间的滚动轴承等轴承机构的耐久性。在使用滚动轴承(8)作为轴承机构的技术中,使副锤(5)的内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在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间隙84,并且使上述间隙(84)为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的内径的2.0%~0.2%,因此是在不妨碍主锤(4)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范围内形成了间隙(84),因而所形成的间隙(84)能够起到副锤(5)的芯摆动旋转的缓冲作用,减小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径向载荷,结果,能够提高滚动轴承(8)的耐久性,增加轴承寿命。

    冲击扳手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27635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250660.5

    申请日:2014-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21/02 B25B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该冲击扳手通过主锤和副锤向砧座的旋转方向施加打击而将螺栓牢固地锁紧,本发明的技术提高了设置于副锤与芯轴之间的滚动轴承等轴承机构的耐久性。在使用滚动轴承(8)作为轴承机构的技术中,使副锤(5)的内周压入到上述滚动轴承(8)的外圈(81),在芯轴(3)的外周与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之间形成间隙84,并且使上述间隙(84)为上述滚动轴承(8)的内圈(82)的内径的2.0%~0.2%,因此是在不妨碍主锤(4)沿轴线方向顺滑地往复移动的范围内形成了间隙(84),因而所形成的间隙(84)能够起到副锤(5)的芯摆动旋转的缓冲作用,减小施加给滚动轴承(8)的径向载荷,结果,能够提高滚动轴承(8)的耐久性,增加轴承寿命。

    冲击扳手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58772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0980159697.4

    申请日:2009-09-03

    Inventor: 中村晃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21/026 B25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其能够缓和轴线方向上的振动而不减弱锤子所产生的旋转冲击力。锤子由与主轴(5)的外周嵌合的主锤(6)和以覆盖该主锤(6)的方式被配置并且与主锤(6)形成一体地进行旋转的圆筒形的副锤(7)构成。而且,利用芯保持机构,以使副锤(7)的旋转轴线与主轴(5)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保持副锤(7),以防止产生芯摆动运动。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锤子结构,则与副锤(7)相比减轻了主锤(6)的质量,可以在维持旋转冲击力的同时缓和轴线方向上的振动。

    冲击扳手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58772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0980159697.4

    申请日:2009-09-03

    Inventor: 中村晃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B21/026 B25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其能够缓和轴线方向上的振动而不减弱锤子所产生的旋转冲击力。锤子由与主轴(5)的外周嵌合的主锤(6)和以覆盖该主锤(6)的方式被配置并且与主锤(6)形成一体地进行旋转的圆筒形的副锤(7)构成。而且,利用芯保持机构,以使副锤(7)的旋转轴线与主轴(5)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保持副锤(7),以防止产生芯摆动运动。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锤子结构,则与副锤(7)相比减轻了主锤(6)的质量,可以在维持旋转冲击力的同时缓和轴线方向上的振动。

    气动锯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8108C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02132230.9

    申请日:2002-09-04

    Inventor: 中村晃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D51/18 Y10T83/929

    Abstract: 通过供气通道供应到汽缸室内的空气压力使活塞在汽缸室内滑动,使压力空气交替作用于后板和前板各受压面,使主轴往复驱动的气动锯结构中,在后空气缓冲室形成使后板推向汽缸中央侧的复位弹簧安装部分,在前空气缓冲室形成使前板推向汽缸中央的复位弹簧安装部分,保持前后的平衡。

    气动锯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06703A

    公开(公告)日:2003-04-02

    申请号:CN02132230.9

    申请日:2002-09-04

    Inventor: 中村晃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D51/18 Y10T83/929

    Abstract: 通过供气通道供应到汽缸室内的空气压力使活塞在汽缸室内滑动,使压力空气交替作用于后板和前板各受压面,使主轴往复驱动的气动锯结构中,在后空气缓冲室形成使后板推向汽缸中央侧的复位弹簧安装部分,在前空气缓冲室形成使前板推向汽缸中央的复位弹簧安装部分,保持前后的平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