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918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63721.0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环境下基于混合深度学习的网络攻击检测方法,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攻击愈发多样化与智能化,面对多样的网络攻击,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的网络攻击,单一深度学习模型检测性能也不尽人意。本发明在现有的单一深度学习模型基础上,构建混合深度学习模型,之后对模型进行编译,再利用混合深度学习模型和单一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实验,使用公开的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的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再将训练后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测试检测,最后对各个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对比分析评估数据,得出混合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对网络攻击的检测性能的结论。
-
公开(公告)号:CN112653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03520.6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多层极限学习机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方法,由于相关设备的资源受约束的特性,用于实现自动攻击检测的这类计算较重的任务,都要移到边界设备上,以便让处理功能靠近数据源。这些边界设备能运行预置的分类模型。但当面对大量的训练数据时,却没有足够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来构造和升级这类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将计算密集和存储量大的训练运算移到云服务器中进行,构建并在云服务器中训练单隐藏层极限学习机和多隐藏层极限学习机模型,以让边界设备基于云服务器中预置的深度学习模型来执行流量分类,从而分类出是正常流量还是网络攻击,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多隐藏层极限学习机拥有更好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5375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011503520.6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多层极限学习机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方法,由于相关设备的资源受约束的特性,用于实现自动攻击检测的这类计算较重的任务,都要移到边界设备上,以便让处理功能靠近数据源。这些边界设备能运行预置的分类模型。但当面对大量的训练数据时,却没有足够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来构造和升级这类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将计算密集和存储量大的训练运算移到云服务器中进行,构建并在云服务器中训练单隐藏层极限学习机和多隐藏层极限学习机模型,以让边界设备基于云服务器中预置的深度学习模型来执行流量分类,从而分类出是正常流量还是网络攻击,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多隐藏层极限学习机拥有更好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363721.0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环境下基于混合深度学习的网络攻击检测方法,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攻击愈发多样化与智能化,面对多样的网络攻击,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的网络攻击,单一深度学习模型检测性能也不尽人意。本发明在现有的单一深度学习模型基础上,构建混合深度学习模型,之后对模型进行编译,再利用混合深度学习模型和单一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实验,使用公开的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的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再将训练后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测试检测,最后对各个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对比分析评估数据,得出混合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对网络攻击的检测性能的结论。
-
公开(公告)号:CN11517397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111654186.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7/382 , G06F18/2321 , G06N3/0464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涉及增强型协方差残差矩阵的自适应协作频谱感知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步骤一,随机共振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利用背景技术介绍的人工鱼群算法和新优化函数求解最佳随机共振系统参数;步骤二,增强信号的双通道特征提取步骤:使用设置好参数的随机共振系统增强接收信号,并用背景技术介绍的正交解调提取I、Q路信号,步骤三,多用户数据融合方法:计算每个SU的I、Q路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本发明方法通过随机共振预处理信号和矩阵对消构造协方差残差矩阵,尽可能地降低了噪声干扰,极大地提升了感知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频谱感知性能。并且利用多用户数据软融合和CNN分类器降低样本协方差的渐进性所带来的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415749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482898.7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块置乱的压缩感知OFDM‑PON安全通信系统,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光纤连接,光混沌发生器、光电转换器、抽样器、加法器依次连接;抽样器分别通过索序列生成器、混沌矩阵生成器连接块置乱器、乘法器,块置乱器通过乘法器连接加法器,加法器依次通过模数转换器、QAM调制器等连接电光转换器;电光转换器通过光纤连接接收端的光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去导频循环前缀器、串并变换器、FFT变换器、并串变换器、QAM去调制器、数模转换器;减法器、贝叶斯稀疏器、乘法器、逆向置乱器依次连接;二维离散余弦反变换器与乘法器连接;光混沌发生器依次通过光电转换器、抽样器与减法器连接;抽样器通过索引矩阵生成器与逆向置乱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0246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245315.9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9/30 , H04L9/14 , H04W12/03 , H04W12/041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双密钥的椭圆曲线加密的OFDM通信系统,发送端,信号发生器、乘法器都通过有限域加法器与异或运算器相连,乘法器还连接椭圆曲线加密器;Hash序列生成器通过椭圆曲线加密器连接异或运算器,异或运算器通过映射器后接两乘法器,两乘法器通过加法器连接串并变换器,串并变换器依次连接IFFT变换器、并串变换器、循环前缀导入器、数模变换器、滤波器、上变频器、5G天线;接收端,5G天线依次通过下变频器、滤波器、模数变换器、去导频循环前缀器、串并变换器、FFT变换器、并串变换器,并串变换器接两乘法器,两乘法器分别通过积分器接入映射器,映射器通过异或运算器连接有限域减法器;Hash序列生成器通过椭圆曲线加密器连接异或运算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62268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54017.0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光混沌的DNA图像加密系统,主激光器通过第一分束器连接二分束器,第二分束器口连接第一、第二从激光器,第一激光器依次通过第三分束器、第一混沌序列生成器连接第一密钥生成器;第二激光器依次通过第四分束器、第二混沌序列生成器连接第一密钥生成器,哈希序列生成器与第一密钥生成器连接,第一密钥生成器通过DNA加密器连接多目标粒子群优化器,粒子群优化器再连接第一密钥生成器,向DNA解密器传输密文;第二分束器连接第三、第四从激光器,第三从激光器依次通过第五分束器、第三混沌生成器连接第二密钥生成器,第四从激光器依次通过第六分束器、第四混沌生成器连接第二密钥生成器,第二密钥生成器连接DNA解密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17397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654186.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B17/382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涉及增强型协方差残差矩阵的自适应协作频谱感知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步骤一,随机共振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利用背景技术介绍的人工鱼群算法和新优化函数求解最佳随机共振系统参数;步骤二,增强信号的双通道特征提取步骤:使用设置好参数的随机共振系统增强接收信号,并用背景技术介绍的正交解调提取I、Q路信号,步骤三,多用户数据融合方法:计算每个SU的I、Q路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本发明方法通过随机共振预处理信号和矩阵对消构造协方差残差矩阵,尽可能地降低了噪声干扰,极大地提升了感知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频谱感知性能。并且利用多用户数据软融合和CNN分类器降低样本协方差的渐进性所带来的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316344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1604145.4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中继无线网络编码缓存与信道编码联合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户缓存文件数据:采用去中心化编码缓存,用户独立随机缓存文件的一部分数据,以改进的分组缓存方法,存储在用户终端,不缓存剩余部分文件,来获得传输阶段编码多播增益;步骤二、用户向中继服务器发送请求索引数据:用户将索引数据,经编码、调制等处理后,得到发送信号,经天线发送到中继服务器;然后,同一簇中的中继服务器协同检测接收信号,经解调、译码处理后,得到用户文件请求的索引,协作传输给用户;该发明方法将编码缓存用于多中继干扰应用,提高了信道吞吐量和传输效率,减少了链路负载,保证了系统误码率,可有效提高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