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56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55535.0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分类编码方法及系统,建立排放源信息库;根据需求将排放源划分为若干个排放源对象,确定排放源对象所属的对象类别、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类型组合、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规则、所属的组织,依次将排放源对象的对象编码、排放编码、规则编码和组织编码组合构成排放源对象的信息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编码方式,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对象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对应的关系,解决了在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分级核算、统计和管理中,缺少标准、系统化特征描述标识体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57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55543.5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融合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及管理系统,通过收集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信息,构建对象信息模型、组织信息模型、绩效信息模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碳排放管理、碳排放计算和碳绩效评价等多场景的数据应用需求,本发明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式,将与排放源有关的所有信息数据汇集到排放源对象上,并集成排放源管控、排放绩效评价等方面所需的信息数据,实现全要素信息的收集与整合,适用不同层面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需求,进而解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中,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模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57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55537.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 , G06Q10/0639 , G06Q10/08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离散加工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生产用能核算方法及系统,可快速计算参与分配的材料、零件或成品的能源用量,同时构建的系统可用于管理相关产品生产活动数据和能源用量等信息,计算产品在生产加工、厂内仓储和运输、附属设施用能分摊环节的各种能源用量,快速得到产品生产阶段的能源消耗总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557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55541.6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信息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管理系统,通过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长期研究和分析,针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参与单位较多、各类信息、数据冗杂,数据管理分散的问题构建了统一的标准化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信息模型。通过该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信息模型整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来自各个阶段、各个参与方的数据,形成数据平台,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成果展示、数据分析、交流沟通提供统一的、可靠的数据资源和记录,有利于标准化、可溯化污染土壤修复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66332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25266.8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BIM模型与GIS信息的融合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信息类型,并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类型从GIS服务商获取得到对应的目标GIS信息;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类型创建目标场景,并向所述目标场景中添加根物体;根据所述目标GIS信息,在所述根物体基础上利用threejs可视化创建threejs几何载体;以web端基于threejs显示的BIM模型为参照,对所述threejs几何载体进行位姿与视觉一致性调整,以得到BIM模型与GIS信息的融合显示。基于threejs显示BIM模型的系统中根据需要获取目标GIS信息并使用threejs载体显示目标GIS信息,实现快捷的同时展示BIM模型与GIS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09795.5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evit模型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读取CATIA或SOLIDWORKS导出的3dxml文件,获取文件包含的模型信息;根据获取的模型信息,构建三维数据对象;根据三维数据对象,进行模型简化处理,包括零件的简化和/或面的简化;对简化后的模型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建模分类信息;读取建模分类信息,调用Revit建模接口,创建Revit模型。这样使用3dxml文件作为中介,能够对CATIA或SOLIDWORKS软件设计的三维模型进行完全可控的精简和轻量化,转换后可保留原有的装配关系和必要属性,提高了模型转换的效率和质量,并且无需提供原始的三维模型,避免泄密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8717.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的智能工厂管线自动坡度连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Revit管线模型中拾取管道,每次拾取一根,共拾取两根;计算管道在空间的交点;根据管道交点位置,判断管道的连接方式,并确定主管管道和支管管道;再重新绘制满足管道连接的Revit管道模型;获取主管管道和支管管道连接点附近的管道连接件并生成管道连接附件。本发明能够自动改变支管管道坡度,实现支管管道和主管管道的快速连接,且对管道类型和材质均无要求,管道的自动坡度连接将带坡度的管道连接所需要的繁琐操作变得高效且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0949229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13363.5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的电缆工程量统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依据预先建立的与电力系统对应的三维设计模型建立与三维设计模型中的每个电气回路分别对应的数学模型图;数学模型图中包括与三维设计模型中的各个设备分别对应的节点以及与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设备的线管或桥架对应的边;依据与每个电气回路分别对应的控制逻辑关系建立与各个电气回路对应的各个关系树;依据与每个电气回路相应的数学模型图和各个关系树,计算出与每个关系树对应的电缆长度,并依据与各个关系树分别对应的电缆长度得到相应的电气回路的电缆工程量。本申请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缆工程量的统计效率,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0812186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711330784.4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标签的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确定管道组,在重叠管道部分中确定所述管道组中每个管道的引线起点位置,确定每个管道的引线拐点位置及引线终点位置及标签主体位置;其中,每个管道的标签位置互不重叠;根据每个管道的引线起点位置、引线拐点位置、引线终点位置及标签主体位置,创建所述管道组中每个管道的标签。可见,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管道之间互相平行,且在管道走向的垂直方向具有重叠管道部分的管道分为一组,在这一组中,确定互不重叠的每个管道的标签位置,从而实现对管道标签的自动创建,从而不需要人工创建标签,也避免了在复杂情况下,出现标签重叠现象,提高管线标注的效率及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60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67956.9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支吊架设计系统及方法,包括支吊架数据库模块、前处理模块、求解模块、后处理模块、附件设计模块和模型创建模块,可以在BIM软件中直接进行支吊架的结构设计、力学分析、模型创建,使整个支吊架设计过程不必借助第三方软件,也不需要复杂专业的人工干预。已有的支吊架可以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便捷快速的进行结构微调和选型验算,提高了综合管线设计的迭代速度,解决了当前支吊架设计难、无法便捷迅速进行力学分析、不方便快捷调整参数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支吊架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有利于减少工程建设行业的材料浪费和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