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5342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26759.9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田峻平 , 铃木敬哉 , A.帕尔拉 , S.法尼克里什纳努卡拉 , D.考尔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侧罩(74)由安装于车身框架的侧罩主体(81)、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的副罩(82)构成,并且形成为侧罩的下缘(83)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84)并成为V字形的形状,侧罩之中比弯曲部更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74a)的上下宽度(W1)大于从弯曲部向后方延伸的侧罩后部(74b)的上下宽度(W2),副罩形成侧罩前部的下缘(83a)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由此,能够抑制配件数的增加且有效率地组装侧罩,该侧罩在侧视观察下于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车身框架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88838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1529.3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田峻平 , 铃木敬哉 , A.帕尔拉 , S.法尼克里什纳努卡拉 , D.考尔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具有支承燃料箱及乘车座椅的支承框架的鞍乘型车辆中,支承框架(19)具有:支承燃料箱(13)的箱支承部(35,36)、配置在比箱支承部(35,36)更靠下方以支承乘车座椅(14)的座椅支承部(37)、与头管(15)及下车架(16)的至少一方连接的前侧连接部(33)、以及与设置于左右一对后车架(18)之间的横梁车架(42)及后车架(18)的至少一方连接的后侧连接部(34),前侧连接部(33)及后侧连接部(34)配置在比箱支承部(35,36)更靠下方。由此,能够确保燃料箱下方的空间的容积增大,并且抑制乘车座椅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153423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780026759.9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田峻平 , 铃木敬哉 , A.帕尔拉 , S.法尼克里什纳努卡拉 , D.考尔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侧罩(74)由安装于车身框架的侧罩主体(81)、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的副罩(82)构成,并且形成为侧罩的下缘(83)在侧视观察下于前后方向中间部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弯曲部(84)并成为V字形的形状,侧罩之中比弯曲部更向前方延伸的侧罩前部(74a)的上下宽度(W1)大于从弯曲部向后方延伸的侧罩后部(74b)的上下宽度(W2),副罩形成侧罩前部的下缘(83a)的一部分,并可拆装地安装于侧罩主体。由此,能够抑制配件数的增加且有效率地组装侧罩,该侧罩在侧视观察下于乘车座椅的下方配置至少一部分而从侧方覆盖车身框架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888380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80021529.3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田峻平 , 铃木敬哉 , A.帕尔拉 , S.法尼克里什纳努卡拉 , D.考尔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具有支承燃料箱及乘车座椅的支承框架的鞍乘型车辆中,支承框架(19)具有:支承燃料箱(13)的箱支承部(35,36)、配置在比箱支承部(35,36)更靠下方以支承乘车座椅(14)的座椅支承部(37)、与头管(15)及下车架(16)的至少一方连接的前侧连接部(33)、以及与设置于左右一对后车架(18)之间的横梁车架(42)及后车架(18)的至少一方连接的后侧连接部(34),前侧连接部(33)及后侧连接部(34)配置在比箱支承部(35,36)更靠下方。由此,能够确保燃料箱下方的空间的容积增大,并且抑制乘车座椅的高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