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84829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80025001.5
申请日:2013-04-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2D21/11 , B62D24/00 , B62D25/082 , B62D27/065
Abstract: 车身架构造具有侧车架(11)、副车架(22)、车室侧支承部件(35)、底板下车架(15)、和连接支承件(30),所述副车架(22)具有远离侧紧固部(22m)、接近侧紧固部(22u)、和中央折点(27),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第一端部侧与所述接近侧紧固部(22u)一同,能够抽出地紧固在所述车室侧支承部件(35)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二端部侧紧固在所述底板下车架(15)上,对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所述第二端部侧进行紧固的螺母(38)保持在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从底板通道部远离一侧的侧壁上,支承螺栓(39)从底板通道部(18)的下方侧以车宽方向为轴而紧固于所述螺母(38)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284829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80025001.5
申请日:2013-04-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2D21/11 , B62D24/00 , B62D25/082 , B62D27/065
Abstract: 车身架构造具有侧车架(11)、副车架(22)、车室侧支承部件(35)、底板下车架(15)、和连接支承件(30),所述副车架(22)具有远离侧紧固部(22m)、接近侧紧固部(22u)、和中央折点(27),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第一端部侧与所述接近侧紧固部(22u)一同,能够抽出地紧固在所述车室侧支承部件(35)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二端部侧紧固在所述底板下车架(15)上,对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所述第二端部侧进行紧固的螺母(38)保持在所述连接支承件(30)的从底板通道部远离一侧的侧壁上,支承螺栓(39)从底板通道部(18)的下方侧以车宽方向为轴而紧固于所述螺母(38)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190020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68221.9
申请日:2011-03-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船越昭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7 , B62D4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体,能够顺畅地确保车辆行驶中的空气流动、并能够实现轻量化,还能够抑制成本。车身后部构造体(10)由左右的后车架(11、12)及中央横梁(14)、后横梁(15)形成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矩形框部(21)。该车身后部构造体包括:箱体部(41),该箱体部(41)的箱底部(42)以能够被收纳在矩形框部中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备用轮胎收纳部(51),设置在箱体部内,上部以能够收纳备用轮胎的方式开口;周缘凸缘部(65),能够安装在矩形框部上;以及加强构件(20),沿着箱底部配置,并架设在中央横梁及后横梁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190020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068221.9
申请日:2011-03-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船越昭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7 , B62D4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体,能够顺畅地确保车辆行驶中的空气流动、并能够实现轻量化,还能够抑制成本。车身后部构造体(10)由左右的后车架(11、12)及中央横梁(14)、后横梁(15)形成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矩形框部(21)。该车身后部构造体包括:箱体部(41),该箱体部(41)的箱底部(42)以能够被收纳在矩形框部中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备用轮胎收纳部(51),设置在箱体部内,上部以能够收纳备用轮胎的方式开口;周缘凸缘部(65),能够安装在矩形框部上;以及加强构件(20),沿着箱底部配置,并架设在中央横梁及后横梁上。
-
-
-